“儿童已成为抗菌药滥用的最大受害者。滥用抗菌药的最严重后果是——感染时无药可用。”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教授日前在梅里埃世界抗菌药宣传周主题活动——“遏制抗菌药耐药”健步走活动中强调。

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是,尽管有关抵制滥用抗菌药的各种报道常见诸报端,但是不少老百姓仍不十分清楚到底何时应该用,应该怎样使用,怎样才算合理使用抗菌药。记者在本次活动中对徐英春教授和北京医院原检验科主任、梅里埃大学名誉校长张秀珍教授进行了采访。

  “无药可用”并非危言耸听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医疗中抗菌药滥用问题严重,这最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徐英春教授指出,医疗领域过度使用抗菌药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错误的理念。在抗菌药发展的“黄金时代”,人们逐渐形成抗菌药就是消炎药,什么病都能治好,感冒咳嗽发炎都要用抗菌药消炎,而且输液效果快,高级抗菌药效果更好等很多误解。老百姓对抗菌药治疗过分依赖;部分临床医生也存在依靠经验、不做病原体检测就直接用药的情况。二是技术的局限。传统医学实验室技术确认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需要3天以上时间,检测样本流转时间和出报告时间过长,加上临床检验操作流程复杂等技术局限,造成临床医生很难对每一位患者都严格执行先确认感染病原体,再用药的流程。

张秀珍教授告诉记者,抗菌药滥用的最严重后果是产生细菌耐药,因为滥用抗菌药会对身体免疫系统造成破坏,很多“超级细菌”就是抗菌药滥用而催生出来的。“并不是这些细菌有多么高级,而是因为产生了细菌耐药,无论使用多么高级的抗菌药都没有效果了。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恶化下去,人类很可能面临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境地。”

  合理用药取决于精准诊断病原体

现在关于滥用抗菌药的说法很多,但是老百姓仍然不知道何时用、怎样用抗菌药。

“先有精准诊断才能合理用药。”张秀珍教授对此强调,我国不断规范使用抗菌药,国家卫生计生委今年颁布的《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对此有非常专业和详细的提示,概括起来就是:①不是细菌感染的患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治疗;②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先明确病原体,再精准用药,不滥用高阶抗菌药;③增强对耐药机制和耐药感染的检测和追踪。

张秀珍教授解释说,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人们的易感病原菌各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医生通过临床经验推断病原菌种类,并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才能选用有效的抗菌药。因此,遏制抗菌药耐药亟须微生物专家、临床医生、感染控制专家和药理学专家的跨学科通力合作。目前,我国医院的微生物科室相对薄弱,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亟须加强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将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控制细菌耐药策略落到实处。

  儿童是防范药物滥用重点人群

我国即将迎来人口又一个生育高峰期。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一见到孩子感冒发烧就急于使用抗菌药,还有一些妈妈认为孩子感冒发烧应该坚持物理降温。儿童使用抗菌药与成人到底有哪些区别,妈妈们应该如何分清孩子情况做到合理用药?

“儿童是滥用抗菌药的最大受害者。”徐英春教授告诉记者,抗菌药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杀死体内的常住有益菌群,婴幼儿使用抗菌药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增加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种抗菌药造成的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比如孩子大量使用四环素会影响牙齿和骨骼发育。

徐英春进一步解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期的最常见疾病,约占儿科门诊病人总数的80%。而80%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和大部分下呼吸道疾病是由细菌以外的病原体引起的,其中以呼吸道病毒最为常见。幼儿、年老体弱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冬春季节高发的上呼吸道感染,大多都是病毒性的,使用抗菌药是无效的,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抗菌药就属于滥用。(记者 马艳红)

专家呼吁:不是细菌感染就不要用抗菌药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