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癌症疾病负担已经很重,并将越来越重。要“减负”,有必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肿瘤防治特点的分子层面的三级防控之路。近日在京召开的中国肿瘤防控研讨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流行病学专家黎钧耀发出呼吁。
黎钧耀说,所谓癌症分子预防,是使用分子靶向化学药物、疫苗等生物制剂,以及食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物质,在癌症始动、促进、发展和转归各个阶段,消除和避免致癌因素,降低和延缓致癌危险,拦截和逆转致癌过程,以降低癌前病变及癌症发病率、死亡率。
黎钧耀说,近年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大数据挖掘方法和高通量多功能筛查工具的显著进展,为癌前病变、早期癌和晚期癌的精准预防、精准筛查和精准诊治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性,相关研究进展也为应用癌症分子预防策略提供了多方面证据支持。首先,几十年研究结果表明,致癌作用是一个牵涉多因素暴露、多基因参与、多阶段作用,需要经历几十年的漫长发病过程,为癌症诊断前进行干预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其次,已有明确证据显示,通过抗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及治疗感染性疾病,可能降低癌症风险。第三,致癌作用是从DNA突变开始的,但是癌症的发展也是其他重要过程的结果,包括表观遗传事件和肿瘤微环境的改变,这为应用药物和微营养素防止DNA损伤提供更精准有效的靶标和途径。最后,癌症基因组测序发现,晚期肿瘤存在广泛的遗传异质性和深刻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提示靶向晚期癌症的治疗措施可能是不充分和不切实际的,而针对癌前病变和疾病早期阶段进行干预治疗,则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黎钧耀指出,中国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差别巨大,导致癌症防控能力存在相应差别,常见癌症人群归因也与发达国家显著不同。因此,我们要研究和开发既有科学根据又符合国情的消除和避免致癌因素、降低和延缓致癌危险、拦截和逆转致癌过程的个体和群体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并逐步推广。研讨会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药学院承办。(记者 崔芳)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