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患者常去医院输液“通血管”。(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人群来说,冬天是个危险的季节,不少街坊担心发生中风或心肌梗死事件,每到这个时候,就会去社区医院或心血管专科,要求打针输液通一通血管,“提前预防”。这种观念可谓深入人心,南方日报记者从多个医院获悉,主动要去补液通血管的患者还不少,大多是老年人。输液真的可以达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功效吗?

老年患者主动要求输液

66岁的王伯本身有高血压,前些年就查出有动脉粥样硬化。一到冬天,老伴就开始担心他会突然发病。听小区其他老人说,冬天提前用点活血化瘀的中药,可以有预防作用,老伴于是也拉着王伯到医院去要求输液。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专科主任医师刘震介绍,近段时间确实有不少类似王伯的患者,主动来门诊要求输液“通下血管”。

为什么老百姓会在这个季节主动要求通血管呢?刘震指出,这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街坊来说,冬天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确实会高一些。首先,无论男女,相比夏天而言,冬天血压平均要高出9个毫米汞柱。其次,冬天的饮食肉类偏多,尤其是北方地区,加上过年过节,饮食控制比较不容易。第三,冬季雾霾天气比较多,雾霾除了对呼吸系统有损害,对心脑血管也会造成危害。“有数据显示,雾霾天气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也会上升,不过这其中的发生机制目前还没有权威说法。”此外,喝酒抽烟等不良习惯,加上冬季天冷不注意通风等,都可能加重心脑血管发病危险因素。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王西富告诉记者,目前在大城市这一现象还好一些,但在二三线城市或乡镇估计会更多。他在“急诊夜鹰”公号上撰文指出,“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通血管药物,多是诸如复方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等所谓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注射剂,据说十天到半月为一个疗程。”

那么,输液通血管的方法靠谱吗?刘震认为,“绝对没必要。”王西富也认为,不值得提倡。

刘震告诉记者,临床上确实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人,主动要求输液通血管。但首先通过补液来达到通血管是不可能的;其次,输液本身有潜在危害,等同于一次小型手术,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和危害,临床医生也不支持这种做法。作为一名西医,刘震坦承,对于活血化瘀类的中成药,因为存在过敏等风险,西医在临床使用时会比较谨慎。

输液通血管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王西富医生介绍,现代医学认为,血管堵塞的机制在于动脉粥样硬化,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

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一旦斑块破裂,就会形成急性心梗或脑梗。

高龄、高血压、高血糖、肥胖、血脂异常、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损伤血管内皮,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的罪魁祸首。因此,针对性的干预以上高危因素,是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关键。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减肥戒烟,都是必须的。而在避免斑块形成、稳定已有斑块,防止其破裂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才是首选。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稳定粥样斑块。

那么,定期输液能预防血管堵塞吗?王西富医生认为,国内流行的输液预防血管堵塞,所用的这些药物多数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输液本身有一定风险,而中成药注射剂所导致的过敏等严重反应也屡见不鲜。“用一种相对高风险、低效益或者无效益的手段预防血管堵塞,并不值得提倡。”

201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按药品剂型统计,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注射剂占了六成以上。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中,注射剂所占比例也超过一半。2015年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排名居前的类别是理血剂、补益剂、开窍剂、清热剂、解表剂、祛痰剂,共占中药注射剂总体报告的97%。报告数量排名前五名的药品分别是: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

国家食药监总局也指出,静脉输液是高风险、高获益的临床用药方法,起效迅速,易于调节给药剂量和速度,可恒定维持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如能合理使用,静脉输液的临床获益大于风险;过度使用时,静脉输液的风险则明显增加,甚至可能超过临床获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及经济损失。国内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有门诊输液,门诊输液几乎成了中国老百姓的就医习惯,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输液好、输液快”的错误认识和就医习惯。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不输液,如何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不过,西医反对输液通血管,也有中医认为不能一竿子打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大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桂明认为,要根据具体病人的情况做具体分析。“如果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用一点例如丹参等通血管的药,配合营养的药,也具有保健性质,病人自己心里也会感觉好一些。”李桂明认为,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很多都有动脉斑块,西医讲究长期吃药,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预防血管阻塞。中医从治未病的角度,认为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如田七、丹参等,可以有一定预防效果。不过,李桂明也承认,对于输液通血管的这些中成药注射剂,是否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目前还缺乏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撑。他也指出,不主张所有老人家都去打针输液,中医还有口服中药、针灸等降血脂的方法可以做到整体调理的效果。

有不少市民在体检或专项检查中发现动脉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对此惶惶不可终日,担心随时有猝死或中风的风险。既然不推荐输液保健,那么有没有办法提前预防呢?对此,刘震建议,首先是要对病人的危险因素做个综合评估,如果危险因素比较多,可以制定一套以调脂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方案,让动脉斑块保持稳定。“动脉斑块一旦产生就很难消除,但可以让它保持稳定。斑块外面有个纤维帽,如果比较厚,那么斑块就比较稳定,但如果比较薄,就有破裂的风险。因此调脂治疗可以让这个纤维帽从饺子皮变成包子皮,预防心脑血管时间的发生,这需要一系列对血压、血脂的综合控制。” (记者 严慧芳)

输液真的可以达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功效吗?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