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的几次降温后,生冻疮的人多了起来。近日,记者从省城各大医院了解到,陆续有冻疮患者前往医院就诊,有人手指肿得像萝卜,有人大腿外侧生出巴掌大红肿。皮肤科专家说,生冻疮的人大都血液循环不好,易反复发作,预防冻疮要注意保暖和健身。

40岁鱼贩,手指肿成小萝卜

今年40岁的陈先生,在省城一家水产批发市场,长期卖活鱼,双手不可避免地总是接触凉水。近日,他发现手上长了几个冻疮硬疙瘩,手指又红又肿。开始他没在意,过了几天,他的双手手指均长出了冻疮,且肿得像胡萝卜一样。

“又痒又疼,还不敢使劲抓,抹了药膏也不见好。”陈先生说,之前每年冬天和开春后就会长冻疮,今年看着天还暖和,就没太注意保暖,没想到冻疮又复发了。

连日来,记者从省城各大医院了解到,入冬以来的几次大幅降温,使得冻疮患者也渐渐多了起来。“已经连续接诊了好几个,其中有一位27岁的建筑工,手部红肿结痂。而大多数冻疮患者并不来医院就诊,就自己抹抹药膏。”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王树村说,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因为皮肤暴露在外最容易长冻疮。另外像户外活动较多的儿童和不注意保暖的成年女性,也是冻疮高发人群。

其实,冻疮不仅户外工作人员高发,长时间待在室内的也不能大意。前段时间突然降温,市民刘女士的手上就生了冻疮。“这几年一直生冻疮,所以外出都戴着手套,没想到还是没逃过。”就诊后医生告诉她,由于洗衣服、洗菜等双手总是接触水,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她的冻疮才反复发作。

冻疮“有记忆”,长过的地方易复发

王树村介绍,初冬至早春是冻疮易发的季节。“身体的外露部位和离心脏较远的肢体末端,如耳、鼻、手、脚等,没有做好保暖,天冷的时候很容易生冻疮。”

每年快要入冬的时候,市民黄先生都格外紧张,因为冻疮似乎格外“偏爱”他。“从小到大几乎年年长冻疮,手、脚趾、脚后跟、耳朵都深受其害,痒得厉害。”黄先生说,小时候是因为家里冷而生冻疮,工作以后家里有暖气了,可是冻疮还是时不时来犯。而他发现,身边的人都不会被冻伤,即使老年人那么怕冷也没事,难道冻疮真的一长三年?

对此,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史克实说,冻疮确实“偏爱”一些体质较差、尤其是血液循环不好的人。“这些人可能久坐不动,容易导致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另外,室内外温差悬殊较大,冷热交替太快,血液循环状况不好的人一下子适应不了,末梢的血供瞬间就容易出问题,反复之后这些部位就会长出冻疮。”

同时黄先生也发现,冻疮仿佛“有记忆”,往年生过冻疮的部位,来年最易复发。对此史克实说,生过冻疮的地方,天气变暖后看似表面已经痊愈,但实际上血管壁已损伤。

王树村说,如果受冻时间比较长,局部组织还会出现缺氧,细胞受损也会比较严重。长时间的寒冷使小动脉收缩,时间长了之后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就会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强,血浆渗出来跑到组织间隙里去,进而发病。

寒冬穿裙装,年轻女孩大腿外侧受冻

其实,冻疮并不是直接接触寒冷才会引起,穿得少也可能导致冻疮。尤其是像一些冬天爱穿裙子的年轻女孩,腿部不注意保暖,大腿外侧也容易生冻疮。“有位20岁的姑娘大腿上起了半个手掌大的紫红色斑块。”王树村说。

不过,冻疮虽然易复发,但注意防护也能去根。史克实说,对付冻疮关键在于预防,而且是越早越好。如果等冻疮发作以后,才想起保暖防寒或上医院治疗,则是舍本逐末。“要提前做好防寒保暖,寒冷环境下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对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应予以保护。不过不要穿过紧的、不透气的靴子,像过膝靴和雪地靴,虽然看着暖和但其实并不利于血液循环。”史克实说。

同时专家提醒,受寒之后也要尽快回到温暖环境中,不过也不要急于泡热水澡或烤火,这会使收缩的毛细血管突然放松扩张,局部血液循环立刻淤滞,很快就会形成冻疮。可以先按摩受寒最重的肢端,比如手外露者可以拍拍手,反复搓揉手指和手掌,帮助局部血液循环,待肢端麻木的感觉消失以后,再用温水毛巾短暂地敷一下。

而冻疮也不能直接用过烫热水浸泡,应该先用温水然后再慢慢提高水温。此外,做好易患部位的清洁工作,也能有效防止冻疮的发生。“在寒冷的冬天,多加强体育锻炼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肌的供血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王树村说,

专家建议,对于已经生长的冻疮,若硬结块已破溃,可用红霉素软膏等涂擦且包扎。若冻疮仅为硬结块、未破溃,可用酒精擦洗。另外,不要轻易尝试偏方,以免形成刺激性接触皮炎。(记者 王小蒙)

冻疮尤其“偏爱”体质差、血液循环状况不好的人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