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起的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我国心脑血管领域权威专家们介绍了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房颤相关的预防治疗知识,呼吁全社会关注包括房颤在内的心脑血管健康问题,提高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科学治疗的认知水平。
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首任理事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教授说,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我国有600万~800万人罹患房颤;房颤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普通人的2倍,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比一般人高出5倍。
“由于公众及患者对房颤的认知不足、就诊不及时,患者往往错过早期最佳治疗期,常常造成严重后果。”张澍教授介绍了房颤风险的简易自测方法——当出现心慌、呼吸困难、疲劳、头晕、晕厥、胸痛等症状时,患者可以通过自测脉搏,查看心跳是否规律等方法,及时发现房颤风险。“高危人群越早诊断治疗,效果越佳。”他还指出,导管射频消融已经成为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之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管委会主任郑哲教授指出,房颤是心房电紊乱引起的颤动。常见的房颤有两种,一种是孤立性房颤,即没有任何其他的心血管病;另一种合并有其他心脏疾病,最常见的是心脏瓣膜病。房颤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类是药物治疗,即利用药物控制心律和抗凝药物预防房颤引起的卒中;第二类则是器械治疗或者有创治疗,包括导管射频介入,对心脏特定位置进行消融;第三类是心脏外科手术方式,即通过开胸的方式在心脏表面做消融。郑哲教授指出,房颤患者在选择疗法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据张澍教授介绍,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是以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吴英恺、陶寿淇教授等一大批心血管病防治专家为核心,基金会将支持并组织心血管病防治科研、培训及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通过楷祺健康大讲堂、西部扶贫项目、基层医师培训、先心病儿童救助等活动,更好地推动心血管病防治公益事业。(记者朱国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