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赵永新)滨海盐碱地能否变成高产的良田?日前启动的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黄河三角洲农高区)粉垄改造利用滨海盐碱地试验与示范项目,有望给出靠谱的答案。
左为粉垄机耕作,右为传统的拖拉机耕作。申章佑摄
据黄河三角洲农高区管委会副主任毕建明介绍,于2015年10月获国务院批复设立的黄河三角洲农高区是全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旨在盐碱地综合治理、发展现代农业、四化同步推进等方面探索发展、作出示范。农高区拥有300多平方公里盐碱化程度不同的盐碱地,近年来在产业开发等方面有良好基础。根据科技部的安排,农高区与广西农科院合作,利用农科院自主发明的粉垄农耕新方法——粉垄技术,开展盐碱地改造利用试验与示范研究项目。
据粉垄技术发明人、广西农科院研究员韦本辉介绍,我国滨海盐碱地面积巨大,近环渤海地区就有5000多万亩。盐碱地含盐量较高、多为中低产田,但作物增产空间潜力巨大。有针对性地改良治理、开发利用滨海盐碱地,对于充分发掘土地生产力、扩大可耕地面积、改变滨海区生态环境等意义重大。
“目前针对滨海盐碱地的研究改造,主要包括土壤客土、土壤调理剂、化学改良剂等方面,效果不是很理想。”韦本辉介绍说,粉垄机用“螺旋钻头”替代传统“犁头”,一次性实现深耕深松整地,不仅耕得深(深度为30—50厘米,是传统方法的2倍左右),而且土壤细匀、松软、透气性好。近年来广西农科院等单位在新疆、内蒙古、河北、河南、宁夏、吉林等地进行轻、中、重三种类型盐碱地进行粉垄“淡盐”初步研究,粉垄土壤盐分浓度下降20-40%,棉花、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增产30%以上。
根据协议,从2017—2019年,项目将针对轻、中、重度三种盐碱地类型开展研究,与其目标是——
轻度类型盐碱地(含盐量≤3‰):通过粉垄耕作并配套相关技术,当年土壤盐分浓度(或碱化度)比原来浓度降低15%以上,作物产量增加15%左右;第二年(茬),土壤盐分浓度(或碱化度)比原来浓度降低18%以上,作物产量增加12%左右;第三年(茬),土壤盐分浓度(或碱化度)比原来浓度降低20%以上,作物产量增加8%左右。
中度类型盐碱地(3‰<含盐量<5‰):通过粉垄耕作并配套相关技术,当年土壤盐分浓度(或碱化度)比原来浓度降低20%以上,作物产量增加10%左右;第二年(茬),土壤盐分浓度(或碱化度)比原来浓度降低22%左右,作物产量增加10%左右;第三年(茬),土壤盐分浓度(或碱化度)比原来浓度降低22%以上,作物产量增加8%左右。
粉垄耕作和传统耕作效果对照。 申章佑摄
重度类型盐碱地(含盐量≥5‰):重度盐碱地盐分含量过大、粉垄耕作会使0-20厘米土壤盐分浓度降低20%左右,但仍存在土壤表层盐分结膜现象,不易让作物种子发芽顶破硬化表层而出苗,粉垄第一年进行不同作物出苗试验和杂草等植被自然性生长;第二年再次粉垄耕作,通过粉垄耕作并配套相关技术,当年土壤盐分浓度(或碱化度)比原来浓度降低30%以上,作物产量增加10%左右;第三年再次粉垄耕作,土壤盐分浓度(或碱化度)比原来浓度降低40%以上,作物产量增加8%左右。
今年5月,在黄河三角洲农高区的支持、配合下,广西农科院派出专家现场指导,广西五丰机械有限公司提供粉垄机进行耕作。截至目前,已完成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度盐碱地的粉垄“淡盐”耕作整地、盐碱土壤取样、部分试验地播种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