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蛟龙”号去年创造了7062米世界同类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和今年在南海的精彩表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艘35年船龄的功勋海洋科考船有着比“蛟龙”号更为丰富的传奇经历。

一年赶造“向阳红09”执行首个国际合作远洋科考调查

1978年1月,我国决定参加世界气象组织的第一次全球大气试验活动,这也是我国参加的首个国际合作远洋科学调查。这项远洋科学调查动用了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陆地气象台站、海洋天气船、热带风观测船、浮标、定高气球、飞机和人造卫星等各种观测手段。

为执行这次国际合作远洋科学调查,我国决定派出两艘科考船,“向阳红09”正是为执行这次任务而赶造的,这艘船交付时被列入中国最早的海洋科考船序列“向阳红”。

“向阳红09”船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1977年10月开工,1978年10月竣工,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45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在当时的造船技术水平下,要在一年内建造完一艘4500吨级的科考船十分困难。为此,设计师蹲守在船厂,边建造边解决问题。

宋文波是当时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派到船厂的技术人员,造船期间刚好妻子生产。在妻子住院期间,他因临时回青岛办事才在医院见到孩子一眼,随后又急忙返回上海的船厂。

1978年12月,“向阳红09”船起航,在太平洋如约执行世界气象组织的第一次全球大气试验活动。次年7月,“向阳红09”船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在这个航次中,“向阳红09”船不仅完成了全部观测内容,同时在大洋3000米至5000米洋底采集到了多金属结核样品,并在1200米水深处用国产海流计测得海流流速。

在这次任务中,由于作业海区在赤道附近,天气炎热,上层甲板起居室房间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但船舶造水机简陋,船员和科考队员不得不靠雨水洗澡。

渤海遭遇火灾劫难

1979年至1981年,“向阳红09”又接连执行了“中美长江口联合调查计划”等科考任务。1981年12月一个普通冬日,“向阳红09”船遭遇了下水至今最大的一次劫难。

当时,“向阳红09”在渤海进行黄渤海断面调查。主机舱值班人员发现回油管破裂,当时值班员采取了补救措施,此时距作业站点还有10分钟航程,准备到达站点主机停车后再抢修。但在航渡中遇到海军训练区,按照规定,一般船舶不能从这个海区通过,必须绕行。

本来10分钟的航程绕行后时间增加了几倍。船舶航行的振动使回油管裂缝变大,管内的油突然冒出,喷到了温度高达380多摄氏度的管路上,加之渗出的油被雾化,霎时间引发大火。机舱里从发现明火到主甲板着火,只有10分钟时间。顿时,全船断电,漆黑一团,船舶完全失去了动力。船长决定弃船,船员已准备进入救生艇。危难之际,海军舰船赶到事发海域,奋力组织抢救。

“向阳红09”渤海失火是一起重大火灾海难事故。经过一年恢复性修理,“向阳红09”又重新投入到海洋调查任务中,先后执行了“中美东海联合调查”“中日合作黑潮调查”和“中法长江口沉积调查”等重大海洋调查任务,并出访韩国、朝鲜、美国和俄罗斯等。

“蛟龙”让母船重获新生

2006年时,“蛟龙”号已有近30年船龄,同时期的“向阳红”系列科考船大部分都已报废。但当时中国筹划进行载人深潜试验,为载人潜水器寻找母船,我国大吨位的远洋科考船屈指可数,“向阳红09”又进入了视野。

最终,“向阳红”系列中在航时间最长的“向阳红09”被确定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母船,并进入中海集团立丰船厂进行增改装。这次增改装工程对“向阳红09”来说是一台“大手术”,船舶主、辅机被全部掏空,陈旧设备被拆除,船艉部和部分舱室被拆解。

同时,“向阳红09”船增装了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及辅助设施,改善了生活设施,更新了电站和发电机组,对实验室重新布局,构建了船舶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系统,并提高了通信导航能力等。“向阳红09”船一些老船员说,要不是载人深潜试验,这条船再有一两年可能就被报废了,是“蛟龙”号给了这条老船新生。

“向阳红09”搭载“蛟龙”号完成了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的海上试验,今年又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但船舶机械设备老化,成为“蛟龙”号将来业务化运行的阻碍。例如,船舶主机噪音大,每次下潜时不得不关闭右主机,轮机维护和船舶操纵难度大;船舷高7米,潜水器布放与回收难度大;主辅机老化,需要经常在海上抢修,而且配件难寻。

“向阳红09”已经工作25个年头,船长换了12任。现任船长陈存本说:“要是按人的寿命计算,这艘船现在至少已经有200岁了。”

目前,“蛟龙”号新母船立项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有了新母船,“蛟龙”号必将事半功倍,它的母船“向阳红09”又将迎来什么样的命运?( 记者张旭东 余晓洁)

新闻资料:“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的传奇经历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