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赵竹青)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被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部联合评定为“国家科研科普基地”,成为全国仅有的四家经过评审认定的国家科研科普基地之一。授牌仪式在今天的公众科学日现场举行。

“作为天文研究的国家队,我们不仅要在天文前沿研究上开展探索,还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履行国立科研机构的责任,做好科普工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表示,国家天文台将继续积极增强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加强科普产品的创作和开发,组织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培育科普队伍,建设科普工作交流展示平台,发挥好国家科研科普基地的示范作用。

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表示,中科院一直非常重视科普工作,致力于将科普资源服务于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他相信国家天文台有了成为“国家科研科普基地”后,科普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5月20、21日两天,在国家天文台一年一度的科普盛筵——“公众科学日”活动中,上千名公众汇聚在天文台,探索宇宙之美,感受科学魅力。

今年的科学日活动,国家天文台总部首次向公众开放两天,奉上了多场精彩的科普报告,以及有趣的望远镜观测、天文科普视频展播等。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基地也在20号向公众开放,球幕天象厅体验及太阳黑子观测等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20日,国家天文台总部推出了两场科普报告,“青年千人计划”研究员苟利军做了题为“黑洞的第一张照片”的报告,向公众介绍了黑洞这个神秘的天体;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主任姜晓军的“宇宙之美”报告,通过大量地面和空间拍摄的照片,让公众体验了宇宙之美。

21日的活动则多数在户外进行。工作人员在广场架起望远镜,通过投影向公众展示太阳光球像。同时,四台显微镜则提供给公众进行各类陨石切片的观察。

此外,六部精彩的天文科普微视频作品在户外广场全天播放,多部宇宙漫游天文科普视频全天分六场为公众整点播放,两个科普临展及优秀科普图书的展售也全天向公众开放。

多年来,公众科学日已经成为国家天文台科普工作的品牌活动,为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天文的兴趣、了解科研机构搭建了平台,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国家天文台公众科学日:“国家科研科普基地”揭牌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