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25电(赵竹青)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今天上午举行的“心理援助·2017国际研讨会——暨《人道主义核心标准》(中文版)北京发布会”上,《人道主义核心标准》(中文版)正式发布,为我国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提供了最为基础、可操作性的工作准则。
这一标准的出台,将有利于指导我国在全球开展人道主义救灾活动和推进国内人道主义救灾的标准化和本土化,促进了我国人道主义事业朝着更专业、规范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奎表示,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我国的人道主义民间机构发展特别迅速,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救援资源过于集中在救灾的初期,而重建期和恢复期相对来说资源太少。”
“这套准则旨在提升参与人道主义行动的机构或个人的工作质量,保证救援的有序性、伦理性和可持续性,以更好地对受灾人群负责。”刘正奎说。
该标准由人道主义核心标准联盟等共同编订并授权翻译,整合了国际上三个有关开展人道救援的原则以及有关机构内部管理的标准,成为一套有关质量和责信的标准。
此次研讨会通过为期两天的交流研讨,提升了我国人道主义救援的专业资源、社会资源和援助标准,促进了人道主义救援社会服务的及时、科学和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