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香港获得51个奖项。这个有全球720多位发明者参加角逐的展览,竞争激烈。香港参展团队能够脱颖而出,取得历年最佳成绩,十分不易。团队归来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特意在政府总部设酒会招待获奖队伍,热情为他们鼓劲,为香港发展科技添柴升温。

  迎难而上,扩大“创科生态圈”

发展创新科技,正是近几年香港一直要补的“短板”。

曾经,“香港制造”是一块金字招牌,塑料、玩具、电子表等轻工产品畅销海外,李嘉诚等实业家就是靠开办加工厂掘得“第一桶金”。后来,香港大批工厂转移到珠三角等地,港九新界一栋栋工业大厦里,轰鸣的机器声消退了。香港经济依靠金融服务和房地产业,又安然走过这些年。

当家作主的香港同胞不会安于现状。环顾四周,深圳的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新加坡科技起步晚,但投入和产出都走在了前面。香港由于内部意见不一致及客观条件所限,发展科技显得较慢。经过广泛讨论,香港社会逐渐形成共识,要奋起直追。

特区政府迎难而上,调整了长期奉行的“积极的不干预”政策,提倡“适度有为”,引导市场、培植市场,积极缔造充满活力的创科氛围和环境,希望以点带面,逐渐扩大“创科生态圈”。

首先,搞科技由政府部门牵头。经过艰辛努力,特区政府冲破立法会一些议员“拉布”的阻碍,终于在2015年11月成立了创新及科技局。香港科学院随后成立。

再看投入。自创科局成立后,政府已投入180亿(港元,下同),并另外预留100亿,全方位推动创科发展。据创科局局长杨伟雄介绍,有关措施包括成立20亿元的“创科创投基金”,支持科技初创企业,斥资82亿在将军澳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再工业化”。

2015年是香港创科的开局之年。负责评选诺贝尔奖医学奖的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港设立全球第一个海外修复医学中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宣布在香港成立首个海外创新中心。踏入2016年,特区政府继续发力,推出多项支持研发、完备生产体系的措施和政策。

渐渐地,民间企业的科技升级被带动了。记者翻阅的一份政府调查报告显示,去年在港注册的初创企业达1926家,比前年增长24%,其中约六成为本地居民创办的公司。

2016年秋,作为年度点睛之作的“创科博览”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短短8天参观者逾6万人次,它由民间非牟利机构团结香港基金主办,这是香港“创科生态”向好的一个剪影。

  成果累累,科研实力不可小觑

香港的科研人员待遇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在许多科研领域,香港站到了世界前列。如香港理工大学的光纤和超声导波传感技术、香港中文大学的纳米光催化技术、香港科技大学的大脑神经信息传递及蛋白质分子功能研究等等。

每年,香港高校都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教育部的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的新材料专家刘锦川向记者介绍,2016年城大设立了原子探针层析技术(APT)实验室。目前全球仅有90台APT设备,多数在欧美。城大此举可使香港甚至整个华南地区稳居纳米研究前沿。

另一个由城大教授吕坚带领的研究团队,研制出全球首创的超纳镁合金,它耐磨又抗腐蚀,应用潜力巨大。近期,香港科技大学的团队研发出一套可杀灭空气中99.999%细菌及病毒的空气净化系统。

香港用于民生的发明比比皆是。2016年9月在香港科技园,首架百分之百“香港创造”的电动车诞生了。这部车加入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系统、信息娱乐、再生能源等技术,堪称国际一流。

地理老师如何向学生解释湖泊形成、火山爆发?怎样生动展示地形、地貌的变化?几个月前在一次展览上,记者体验了一种“AR智能沙盒”,可即时模拟地理环境。只要挥一挥手中的小铲子,将沙粒堆成“高山峡谷”,通过投影仪的“着色显示法”和“实境增强”技术,地图上抽象的等高线立刻显而易见。这项技术已应用于全港10多所中学,研发团队来自一家由30来岁的年轻人创办的企业。

由香港科技园主办的“创业培育计划”,帮助初创企业把创意转化成产品。今年4月,又有68家公司完成计划“毕业”了。它们在培育期取得39个创新与发明奖项,在海内外注册70项专利。由5名“90后”创办的求职平台,已吸引800多家企业“落户”。

  倡导“香港+”,奋力为香港增值

近年香港连续举办国际创客节。2016年创客节的主题是“香港+”。官方解释这个“+”的意思是:为香港增值,促使转型升级。

如今,“香港+”的实践渐入佳境。

近期,数家香港银行推出人工智能及生物认证登入服务;一家国际休闲服装品牌宣布,采用香港本地研发的高支棉纱生产技术;几名港商运用科技,在工业大厦内成功养殖出不同种类的深海鱼。

今年4月,香港科技园公司引入日本先进的“鸵鸟抗体”生物医疗科技,进行商品化开发,并依托香港拓展全球市场。投资者表示,看中香港,是因为这个国际化城市适合测试不同新产品、物色合作伙伴及引入投资。他们入驻后,立即联系各方,建立起本地和国际的人脉网络。

此前,阿里巴巴集团成立10亿港元的“香港创业者基金”,“硬蛋”成立4亿港元的“硬蛋IoT基金”,红杉资本设立“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都是看准了香港的优势。

当创科开始蹚出一条新路,有学者进一步建议,香港本地市场有限,必须放眼内地与国外。香港软件协会会长杨全盛表示,“如果将香港的创新力量结合深圳的完整产业链,未来的创科发展大有可为”。

香港与深圳之间有一块占地87公顷的土地——落马洲河套地区。今年1月3日,深港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同意合作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园中适用香港法律和土地行政制度。

香港创科局局长杨伟雄在立法会答问时介绍,该园将提供最多120万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为香港科学园的3倍,将汇聚大批本地、内地及海外的人才。据特区政府估计,该园每年能为香港经济贡献产值约570亿港元,提供约5万个职位。

梁振英在签署仪式上形容此番合作为“天造地设”。业界纷纷点赞,认为此举是2017年香港的“新年贺礼”。“西有前海、东有河套”,这片创新的热土,可构成港深合作的双翼,为香港增值,助力“南海明珠”发出新的光芒。(记者 连锦添 陈然)

发展创新科技,香港为自己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