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成虫。

垃圾经过加工,变成了幼虫爱吃的熟料。

这是一种跟苍蝇差不多的昆虫,人们听了唯恐避之不及,现在却被大量饲养,被冠以”劳模“、”环保昆虫“的美誉。

它叫黑水虻,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俗称“凤凰虫”。在普通人的印象中,虻不就是大苍蝇吗?消灭都来不及,为何还要特地饲养?

近日,钱报记者来到杭州余杭区崇贤街道一探究竟。发现这些虫子全部被养在塑料大棚里,看上去像一座“昆虫农场”。

“场主”张志剑教授告诉记者,养这么多黑水虻,是因为黑水虻的幼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产生的却是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此,这里也是崇贤街道的厨余垃圾处理中心。

  100吨垃圾

  化身30吨虫体蛋白和有机肥

在“昆虫农场”的智能温室里,一排排立体货架上摆放着一个个蓝色的塑料筐。筐里,一只只白胖胖、圆滚滚的蛆欢快地蠕动着。

旁人看得惊悚,张志剑却亲昵地叫它们“虻宝宝”。“它们可是处理垃圾的能手和功臣啊,而且很有营养,我都已经吃了好几斤了。”

张志剑是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教授。他首先帮我们打消了对黑水虻“苍蝇”身份的疑虑。

“这种飞虫(指黑水虻成虫)其实在我们的自然环境中就有,但是平常不多见,因为第一它喜光,不爱进室内;第二它的幼虫吃掉大量垃圾,成虫却只喝水不进食,只有10天左右的存活期;第三它的飞行能力弱,很容易被鸟吃掉。”张志剑说,黑水虻与普通苍蝇相比还有个特点,就是不携带病原体和微生物,干净安全。

黑水虻幼虫从破卵到成蛹需要2周,这期间如果投喂100吨厨余垃圾,会得到什么结果呢?“100吨垃圾都作为食物被消耗掉了,没有任何的废水废渣遗留产生。而我们却得到了15吨左右虫体蛋白饲料,和15吨虫粪有机肥。”张志剑说。

从去年5月至今,张教授的“昆虫农场”共处置厨余垃圾800余吨。崇贤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叶李华告诉钱报记者:“年内我们能做到厨余垃圾不出街道,就地消化。”

 免疫能力强

  下一步从它们身上提取抗菌肽

  在“昆虫农场”,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是这样的——

运来的垃圾经过粉碎、制浆,加入菌种和辅料除臭、防控病原菌并加快腐熟、降解和增加通透性,变成了幼虫爱吃的熟料。刚孵化的幼虫下到料里,2周左右就可与残留物进行筛离。幼虫作为高价值动物蛋白饲料,可以用来养鸡、养鱼、养黄鳝;而虫粪加入菌种进行二次生物发酵,转化为成熟稳定的有机肥,不仅养分充足,还有一定的病虫害防治作用。筛分后的幼虫,会留1%~2%送入种蝇室做种,整个产业链形成一个闭环。

因为黑水虻全身都是宝,所以张志剑对他的“虻宝宝”们,还抱着更大的期许。

“它们生活的环境这么恶劣,却从不得病,因为其自身的免疫能力很强,能分泌生物抗性物质抗菌肽。这是天然的抗生素,能够减少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张教授的团队正在对黑水虻进行生物制品的研发,使产业链得到延伸和增值。“虫体作为饲料,虫粪作为肥料,价格都是以吨计。而相关的功能性产品,就是以克计价了。”

张志剑说,全国都在力推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而“虻宝宝们”所做的,就是垃圾分类处理的“最后一公里”。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张志剑给自己的农业科技公司,取名为“谷胜”。他希望这一项目能够在各地得到推广。(何晟)

看上去恐怖的“苍蝇”,竟是环保清道夫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