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至今已有9年。除去刚出台时的“轰轰烈烈”,9年间,“限塑令”似乎已被淡忘。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塑料包装袋为首的“白色垃圾”反而愈演愈烈,成为国内不可忽略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有数据表明,全世界每1秒钟就要用掉上百万个塑料袋,每年丢弃的塑料瓶总量超过1亿吨;而只有约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也是塑料包装生产和应用的第一大国。据不完全统计,塑料包装占据了包装总量的1/3以上,居所有包装材料之首,并且以每年超过5%的速度递增。

如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梳理当前的几种不同思路,有材料替换、生物降解塑料材料的应用、加强回收再利用等,但笔者认为,在现阶段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必须从包装设计这个源头做起。

绿色发展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应该综合考虑资源和能源消耗、环境、社会发展、产品应用和经济性等各方面的影响。比如应用生物降解塑料材料,由于技术的局限,目前生产生物降解塑料所耗费的水、电和生物资源,远远超过了普通塑料,如果算一笔总账,利用生物降解塑料材料替代普通塑料,对环境和资源的总体影响反而是弊大于利。

在目前的中国,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思路才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首选。而要贯彻循环经济思维,就必须从源头做起,也就是要求我们从包装设计这一最初环节做起,在塑料包装设计过程中注重减量化和回收再利用,通过回收、分类、资源化等一系列手段,对塑料包装进行多次重复设计利用,用设计赋予塑料包装材料“第二次生命”。

在减量方面,通过最大限度改善过度包装、大量的独立包装和非环保包装,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具体措施包括产品标准化,采用统一的材料制造相同的产品;尽量减少在一个包装产品上使用的材料种类;采用新技术时要考虑到与原有回收利用体系的无缝对接等。其次是方便回收,未来塑料包装的绿色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向消费者告之妥善处置的方法,并让操作尽量简便。比如设计一个便于消费者看清的标签,并在包装上以标签的形式标明包装的使用材料、回收方式和金额以及其他属性。

此外,还应建立一套覆盖全社会、全方位的塑料包装循环利用体系,并进一步形成全民参与的科学合理的回收机制。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塑料包装回收利用率。(王雪莹)

“白色污染”令人头疼 要想解决可从设计源头入手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