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可实施矿井下救援的应急救援和探测机器人,可在狭窄空间操作精准外科手术的手术机器人,可供残疾人穿戴的智能肌电仿生义手,可打乒乓球的仿生机器人……在北京理工大学的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多种类的智能机器人样品让人大开眼界。
北京理工大学的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近日启用1.5万平方米的新址。据悉,北京目前已拥有21个高精尖中心,北理工的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是首批入选的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陈杰介绍,经过两年建设,中心已在微纳操作机器人、人工神经接口、仿生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开创性成果;在主动胶囊内窥镜机器人、穿刺辅助医疗机器人等产业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家庭辅助、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开展了研究成果应用示范。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中心现已开发出医疗类、辅助类、服务类等10多款智能机器人样机及产品。在展台前,有一辆貌似“微型坦克”的煤矿救援机器人。据介绍,该机器人可用于煤矿灾后人员搜救任务,进行甲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10多种矿井敏感气体浓度监测。这款机器人还配备了语音通讯设备和摄像头,其自身携带的光纤最远可进行距离为1千米的数据传输,其前端安装的机械手还具有清障能力,可开展搜救活动。
陈杰介绍,目前研究团队已开展了矿井救援环境下移动平台研究,解决了机器人防爆问题,取得了国家安标中心认证的煤矿环境下使用的安全证书,后续将在自主探测方面开展研究。
在医疗领域,手术机器人、主动胶囊内窥镜机器人、穿刺辅助医疗机器人系统、智能人机协同开颅手术机器人系统等多项研究成果也引人注目。
其中,主动胶囊内窥镜机器人将用于为40岁以上人群进行精准、高效的结肠镜检,以克服当前内窥镜检查中痛感强烈、检查效率低等难题,实现胶囊机器人在结肠区域的复杂位姿控制,预计在2019年或2020年开始产品化。穿刺辅助医疗机器人系统则提供在可视化超声实时影像导航下的辅助穿刺功能。
展览现场,一些辅助类智能机器人也吸引了许多观众观看、体验。针对老年人、中风偏瘫等腿部功能缺失的人群,主从式康复与代步外骨骼轮在普通电动轮椅代步基础上,增设了脚踏式下肢外骨骼运动设置,有助于康复者进行腿部锻炼,预计2018年初实现产品化。
可穿戴膝关节外骨骼轮主要面向膝关节炎患者和弱行走能力的老年群体。研究团队人员张连存介绍,此项成果今年初刚研发成功,目前正在测试阶段。“一般同类型产品材料较硬、体积较大,这款产品的优势在于驱动方式柔和,穿戴轻巧,成本也低。”
此外,可以奔跑跳跃、敏感性和灵活性极高的仿猫四足机器人,可与人一起打乒乓球的仿生机器人,为行动不便人群设计、可用语音控制行走的智能坐便机器人等,也让人叹为观止。
陈杰表示,当前国家对智能机器人与系统的研究高度重视,未来,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将瞄准该领域重大问题,搭建高水平平台,汇聚高端人才,致力于该领域全球一流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吸引全球学者和研究人员共同引领智能机器人与系统的技术发展。(记者 魏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