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欧洲航天局(ESA)官网报道,欧空局下属科学项目委员会在20日举行的会议中一致决定,将探测引力波的激光干涉空间天线(LISA)正式确定为欧空局第三大型空间任务(L3),并将行星凌日和恒星震荡(PLATO)探测器任务升级,由目前的蓝图设计阶段正式进入开建阶段。
LISA任务与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不同,自2015年以来,LIGO已三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其两个干涉仪都建在地面;而LISA是首个建在太空中的引力波天文台,三个相同的航天器构成一个边长为250万千米的等边三角形,沿着与地球相同的日心轨道运行。
LISA任务可谓一波三折。该项目原计划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推进,结果2011年美方因预算问题退出。2013年欧空局提议,将其列为欧空局科学计划中的第三大任务,但由于经费紧张等问题迟迟没有做出决定。此次,在LIGO多次探测到引力波,以及LISA探路者成功发射并完成第一阶段科学任务的激励下,NASA有意出资任务总额的20%,即10亿欧元重回LISA。欧空局因此决定,将LISA正式纳入大型任务“花名册”。根据时间表,LISA将在2034年开始从空中探测引力波。
2014年入选的PLATO探测器任务,也在这次会议中被正式纳入欧空局科学项目,这意味着,其将从过去的蓝图制定阶段,正式进入建造阶段。PLATO是预算不到5亿欧元的中型项目,将携带26颗直径为12厘米的小型望远镜和两部专门照相机,探测覆盖半个天空、环绕约100万颗恒星运转的行星,从中找到质量为地球1.5倍左右、与其恒星距离适宜居住的类地行星。这次会议预计,PLATO探测器将在2026年开展探测任务。(记者 聂翠蓉)
总编辑圈点
在引力波探测上,LIGO已然拔得头筹,荣耀摘尽。这一项目花费不菲,但美国在科普公共宣传上搞得很不错,给LIGO筹集资金作出了一定贡献。而LISA则受经费掣肘出师不利。不过,LIGO的实例证明,引力波看似与民众关系不大,但在实际研究中带动了激光、材料、计算机等诸多学科前沿的发展,虽然砸了重金,但这个投入是完全值得的,这也是欧空局不愿轻易对LISA死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