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6月21日电 “经过长达十年的队列研究,我们发现肠道内的多形拟杆菌与人的胖瘦密切相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卫庆教授20日表示。相关成果已经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医学期刊《自然·医学》。
中国肥胖人群肠道菌群特征怎样,如何影响人体代谢水平,是否可以利用肠道共生菌开发减肥药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团队宁光院士、王卫庆教授、洪洁教授聚焦青少年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研究,首次揭示中国青少年肥胖的肠道菌群组成,发现多形拟杆菌能够降低普通饮食和高热量饮食状态下脂肪含量,延缓体重增长速率。
多形拟杆菌具有代谢谷氨酸盐的能力,而谷氨酸盐是日常生活中味精的主要成分;既往健康营养学调查显示,谷氨酸盐摄入有促进中国成人超重的发生风险。研究团队发现,多形拟杆菌灌胃可降低小鼠血清谷氨酸浓度,增加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过程,从而降低脂肪堆积,达到减重效果。
为了进一步证明多形拟杆菌在减肥中的作用,研究团队还与医院外科沈柏用教授团队合作,分析了接受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手术前后的肠道菌群特征谱改变,发现肥胖患者肠道内下降的多形拟杆菌在减重手术3月后即明显升高,恢复至正常体重人群水平。同时,术后血清谷氨酸水平亦明显下降,同样接近正常体重对照人群。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多形拟杆菌水平的恢复可能有助于肥胖患者的减重过程。
基于队列人群、动物及临床干预等多层次证据,研究人员认为,多形拟杆菌有望成为新的益生菌研发靶点,用于减肥药物或食品开发。当然,长期的临床安全有效性还需要更多的随访干预研究证实。(记者 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