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4日电 (耿凯丽、赵永新)自2012年12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至今,我国已有290个国家智慧城市(区、县、镇)试点,其他许多城市也开始将智慧城市建设提上日程。
正在建设的智慧城市智慧吗?市民的获得感如何?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完善、更快更好推进?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科学院智慧城市产业化联盟启动大会暨智慧城市论坛上,相关专家、官员各抒己见,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顶层设计不足,市民缺乏获得感与体验感
所谓智慧城市,就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是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大量新矛盾、新冲突、新问题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中科院秘书长邓麦村认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交通拥堵、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模式、民生保障等多方面矛盾,建设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指出,中国在智慧城市的很多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像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等。他同时提醒,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存在顶层设计不足、缺乏体系性规划与创新、缺少跨区域跨领域市场整合以及各地独自建设形成的信息壁垒等诸多发展桎梏,另外,广大市民对智慧城市的感知度并不明显。“我曾经在东莞做过调查,专门发通知,征求市民对智慧城市的信息公开、信息共享的意见。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意见,对市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根本不感兴趣。”
山东烟台的来女士使用过一款城市APP,可以查询公交车实时运行轨迹,她每天出门前都会看一眼,车快到了才出门。“很方便,节省了很多等车的时间。”但是她觉得所在城市还是不够智慧,因为这款APP只有少数几个功能,平时要医院挂号、缴水费电费等其他事情还是需要到别的网站或者软件上才可以,许多业务仍然需要本人亲自去办理。“感觉和理想中的智慧城市还是有些差距。”
“智慧城市建设有许多方面并没有考虑到市民切身相关的问题,怎么把智慧城市建设和市民利益结合起来,让市民们切身体会到智慧城市的好处。”李国杰说。
智慧城市建设要接地气
对接群众需求,首先对“城市病”对症下药
“任何一个业务平台的落地如果没有跟地方需求、群众需求相结合,就无法运转起来。很多智慧平台到了地方,没有注册用户,没有流量,没有数据,是因为它是‘空的’、不接地气的。”江西省抚州市副市长董朝武在发言中说。
2014年,江西抚州市成为我国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董朝武介绍,近几年抚州建设了江西第一座大数据中心,承载了40多套政务应用,开发了城市生活APP,市民们在APP平台上可以查询出行时怎么坐公交、查看公交的运行轨迹、站点的到车情况,还能查看自行车还车点等信息。接下来,还要开发预约挂号、查询电子病例、交水电费等APP功能。
“智慧城市要治‘城市病’,首先要搞清楚‘病’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城市有很多病,比如医院挂号,不来医院就挂不上号。排上队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挂上号。病人看病的时间10分钟,开药10分钟,排队等待的时间长达几个小时,这就是低效率。智慧城市就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董朝武说。
李国杰表示,智慧城市服务的对象仍然是人,不仅要服务群众,更要了解群众的需求在哪里,致力解决城市的“痛点”,把智慧城市建设和市民利益结合起来,注重群众需求、政府需求,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智慧城市落地问题的关键。
集大成才能得智慧
智慧城市建设要多方“协同”
与会者指出,多技术融合、多领域覆盖、多目标协同、多方面参与,智慧城市是一个跨行业、多领域、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企业、某一项技术或某一个部门都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各方面的协同操作。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孙凝晖坦承,中科院计算可以帮地方建设高科技园区,我们有技术、人才,引进企业以后,就可以做很好的园区。但建设智慧城市,我们就不会了,计算所虽然有很多基础性、应用性技术,但只靠计算所给不出智慧城市的方案。
乌鲁木齐政务云近日被工信部评为“2017年度云计算优秀典型案例”。乌鲁木齐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高峰介绍说,乌鲁木齐在2012年就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统筹协调的成果显著:乌鲁木齐陆续启动了28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已完成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息三大基础数据库以及智慧人口和智慧社保项目的建设任务,政务综合服务平台、无线城市等多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实践证明,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平台、加强协作、利益共享,可以有效促进智慧城市和相关产业项目建设。”高峰说道。
“钱学森先生有句名言‘必须集大成才能得智慧’。智慧城市越智能、越‘傻瓜’,其智能程度越高,越不是单一的技术可以解决的,越要做好跨专业、多领域的协同创新与合作。”李国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