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26日在《自然》杂志线上版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成功地在成年小鼠眼中再生出功能正常的视网膜细胞。这一成果有助于开发出修复视网膜损伤的疗法,给那些因外伤、青光眼和其他眼疾而视网膜受损的患者带来希望。

人体的许多组织(如皮肤)伤后可以愈合,因为这些组织中的干细胞可以分化为修复受损组织所需的细胞类型。但人的视网膜细胞却没有再生能力,一旦受损,通常会导致永久失明。而斑马鱼则不然,其视网膜中含有的米勒细胞携带一种能让它们再生的基因——Ascl1基因,在视网膜受损后,该基因会被激活进行修复。

为了验证Ascl1基因是否对哺乳动物视网膜细胞再生起作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技术创建了小鼠模型,使其米勒细胞中含有Ascl1基因,并注射一种名为他莫西芬的药物来激活该基因。该小组此前研究表明,Ascl1基因激活后,米勒细胞会分化成一种被称为中间神经元的细胞,对视觉有着重要作用,但这种效果只在小鼠出生后前两周才有,之后小鼠就再也不能修复视网膜了。研究人员反复分析后发现,这种情况是表观遗传调控造成的,该基因被与染色体结合的分子阻断了。

在新研究中,他们用一种阻止表观遗传调控的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来激活Ascl1基因,进而使成年小鼠的米勒细胞可以分化成功能正常的中间神经元。研究表明,这些新的中间神经元能很好地融入视网膜系统,与其他视网膜细胞建立连接,并对光信号作出正常反应。

在成年小鼠眼中再生出功能正常的视网膜细胞,对于人类视网膜细胞再生研究十分重要。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希望找到其他可以被激活的因子,以使米勒细胞能再生出所有的视网膜细胞,这样就有可能开发出修复视网膜损伤的治疗方法,让那些因视网膜受损而失去视力的人重见光明。(记者 刘海英)

总编辑圈点

视网膜厚度不足0.5毫米,在组织学上却能分出10层,一旦受损,视觉必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科学家不是没有想过,通过植入人工视网膜“还原”世界。但原生视网膜“底片”并非被动成像,它还与其他细胞和神经元一起,主动处理视信号,随动“修图”功能并非现有技术水平所能企及。莫不如,趁着神经科学与基因组学的蓬勃发展,像华盛顿大学团队那样,去激活视网膜的内生动力。

成年小鼠眼中首次成功再生正常的视网膜细胞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