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世以来,鱼雷在历次海战中取得了辉煌战绩。二战中,鱼雷甚至击沉了近半数的舰艇。“于无声处听惊雷”成为鱼雷最好的诠释。
近日,俄罗斯媒体报道称,在装备新型“物理学家-2”通用大深度自导鱼雷之后,俄罗斯的第四代核潜艇北风之神级和白蜡树级能在被敌方舰艇发现之前,在任何潜深发射鱼雷并摧毁对方,攻击范围包括潜艇及航母在内的各种目标。
军事评论员黎晓川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物理学家-2’鱼雷是‘物理学家-1’的改进型,也被称为‘物理学家-2000’或‘罩子’,计划在今年投入批量生产。根据俄媒体报道,改进后的鱼雷最大航速达到65节,最大航程达到60千米。其性能指标已经可以满足反航母作战的需要”。
性能满足反航母作战需要
提到“物理学家-2”鱼雷,必须先谈谈苏联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的“物理学家-1”鱼雷。
黎晓川介绍,“物理学家-1”鱼雷是一种热动力通用鱼雷,可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艇,1986年开始研制,一直到2015年才进入俄罗斯海军服役。它是一种533毫米通用重型鱼雷,长7.2米,重2200千克,战斗部300千克,最大航速55节,最大航程约50千米。特别是,全雷信息控制中心按控制一体化原则将雷上所有系统的信息连接,构成统一信息空间,先进的算法使该型鱼雷具有了一定的人工智能能力。与“物理学家-1”相比,“物理学家-2”重点改进了自导系统和动力装置,增加了航速、航程和对目标的捕获距离。
“必须要提到的是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并装备的650毫米超大口径鱼雷。发展这种鱼雷,主要目的是利用其‘双五’的机动能力,即50节最大航速和50千米航程,满足反航母作战需要。但在发展第四代核潜艇过程中,俄罗斯不再发展650毫米鱼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在533毫米标准口径鱼雷上,已经能够实现‘双五’甚至‘双六’的指标,比如‘物理学家-1’和‘物理学家-2’。”他说。
航速更快、航程更远
尽管具体指标尚未公布,但据称这种鱼雷的性能优于美国最先进的Mk48 Mod7鱼雷,它噪音更小、速度更快、射程更远,可杀伤包括潜艇及航母在内的各种目标。
记者了解到,MK48鱼雷是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70年代开始批量装备的一型533毫米口径的热动力重型通用鱼雷。目前,MK48在美国海军的现役型号主要是Mod6型和Mod7型。其中,Mod6型鱼雷长5.86米,重1680千克,战斗部295千克,最大航速55节,最大航程约38千米。而Mod7型鱼雷在保持Mod6型基本性能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在水声条件复杂浅水域作战能力,通过在自导系统中换装通用宽频声呐系统,从而在50米的浅水域航行时,导引头仍能够准确判断出目标的航向和方位。
“‘物理学家-2’在综合性能上优于Mk48 Mod7型,是完全可能的。”黎晓川说,“我认为主要是在发展时间上的后发优势,毕竟,后者早在十年前就已经装备部队,前者才计划在今年投入批量生产,性能不更优反而不正常。具体来看,‘物理学家-2’相比Mk48 Mod7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更先进的动力系统以及所带来的更强的机动性能,至于其他方面应该是各有千秋。”
为此,俄罗斯媒体甚至将“物理学家-2”鱼雷称为是“决斗鱼雷”。报道称,在现代潜艇战中,先开火的一方将取胜,这种鱼雷能为俄潜艇提供压制对手的优势。
对此,黎晓川认为,“报道中把‘物理学家-2’称为‘决斗鱼雷’,可能是记者自行创造的一个非专业名词,主要是想拿当年在欧洲贵族阶层和美国西部牛仔之间所流行的‘决斗’,来形象地类比这型鱼雷相对于同类装备的先进技战术性能,如能够做到先敌开火、一击必中、击中必毁”。
热动力技术可满足俄军事需求
记者了解到,“物理学家-2”鱼雷未来将替换海军所有电动力鱼雷,而美国海军现已完全放弃电动力鱼雷。那么,为什么现在美俄都更青睐于热动力鱼雷?
黎晓川认为,“就当前最新发展态势看,俄罗斯和美国海军在鱼雷动力发展的技术路线上正在趋同于热动力,进而给人造成一种热动力正在成为鱼雷动力发展的主流的印象。但实际上,长期坚持鱼雷发展热、电并举的俄罗斯之所以在现阶段发展热动力鱼雷,是因为从满足军事需求的角度看,其电动力技术难以实现军方所要求的以‘双五’或‘双六’为代表的技战术指标,而只有热动力技术才能实现”。
“实际上,在欧洲一些国家,随着新型电池技术的发展,新一代电动力鱼雷已经在航速、航程等基本性能上接近甚至超过先进的热动力鱼雷。因此,鉴于当前鱼雷的热动力技术和电动力技术均呈现着巨大的发展活力,两条技术路线在未来还将长期并存。”他说。
黎晓川指出,“随着未来海战场上新一代舰船和潜艇攻防性能和生存能力的不断提高,鱼雷未来将朝着大深度、高航速、远航程、低噪声、高精度、智能化、高毁伤、通用化、系列化和模块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对各种水下和水面目标构成更大威胁”。(记者 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