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这天,“全民健身日”将关注度拱手让于“无现金日”。

炒得沸沸扬扬后,尽管有专家质疑该提法是少数机构有意识地将“无现金”支付等同于自家产品,但移动支付已渗入衣食住行、办事缴费已是不争的事实。“扫一扫”取代“掏钱包”,成为男人“最帅姿势”。

根据一份由腾讯参与发布的《2017智慧生活指数报告》,超70%的人表示,100元现金可以使用超过一周;84%的人表示不带钱、只带手机出门很淡定。支付宝的官微也提醒,距离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还有16XX天……看起来无现金化大势所趋,那么问题来了,现金存世的日子真要倒数了?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金融展上,就有一个“反潮流”的例子:一台可以存取零钞和硬币的存取款机。5元、10元等纸币和5角、1元的硬币皆可“吞吐”。其制造商是国内最大的金融智能设备及智慧银行整体解决方案企业怡化。这是该机器首次亮相,其内部很多技术都代表着行业最高水准,两年前就已研发,目前正在布局,需求量持续增加。而两年前,恰恰是移动支付崛起的时间。

大约2008年之后,我国就难觅可取零钞ATM机的踪迹。此番卷土重来,背后原因有二。

首先,是银行业的转型需求。互联网金融爆发背景下,传统银行不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向智慧银行转变。如小额款项存取、卡折办理等服务渐被引至自助设备上,这是智能化网店的典型特征之一。

其二,互联网金融“盲区”仍然存在。买菜买水果买煎饼果子都可以手机支付,大爷大妈也扫起二维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愈来愈浓的氛围正是被互联网营造出来的。在通讯基础设施不完备的边远地区或城乡结合部,仍有大量现钞需求。比如有工作调研人员在走访时,见过很多拿着装满零钞的袋子办业务的例子。

还有,那些并不善于上网的老年人,很多不会或不愿意使用移动支付,原因大概有几类:舍不得花钱交话费买流量;年纪大习惯不好改,多少遍也学不会;担心不安全,害怕一辈子的积蓄打水漂……这些顾虑看起来很简单、很纯粹,但这就是技术无法逾越的鸿沟。更何况,现金也是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不可能说没就没。

因此,移动支付目前的主要任务不是“消灭现金”,而是不断提升安全性,建立起能让最不懂技术的人都放心使用的自信心。

面对质疑与期望,微信支付团队表态,移动支付是现金支付的一种新的补充,这一波活动不是为了“消灭现金”,而是为了推行环保、时尚、高效的生活理念。

用户需求和商业规律决定了,完全的“无现金社会”永远不会出现,但一个新的智慧生活时代已经到来。(记者 滕继濮)

移动支付需要的不是消灭现金 而是不断提升安全性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