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脑癌,时间是关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光谱》杂志官网日前报道称,针对一例脑癌患者的治疗问题,IBM沃森机器人用时10分钟就提出了方案,而人类专家团队却耗费160小时,不过,机器人的快解目前并不一定是最优解。
发表在《神经遗传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称,脑癌患者是一名76岁的男子,大脑扫描成像显示其脑内有一成胶质细胞瘤。凭借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沃森“认知计算平台”的基因组学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查阅目前的医学文献、政府临床试验列表和其他数据源中的2300万份期刊文章,并进行消化整理;而且还能进一步针对特殊病例进行分析。对此,沃森针对个性化病例综合分析后,给出最终治疗方案建议,用时仅10分钟。
纽约基因组中心(NYGC)的专家团队由肿瘤学家、神经学家、临床医生等组成,他们根据以往经验并参阅大量文献,也给出了详实的治疗意见,但耗时160个小时。
不过,研究人员称,尽管沃森可以更快地提供治疗方案,但给出的方案并不一定是最好的。NYGC临床医生推荐患者参加一项用组合药物治疗肿瘤的临床试验,如果病人在健康状况尚可的情况下真能参加的话,将获得最大的生存转机。相比之下,沃森并没有以这种方式合成信息,因此无法提出参加特定临床试验的建议。
领导沃森基因组学科学团队的拉克西米·帕里达指出,临床医生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已经很大,未来的数据雪球会越滚越大,而时间对癌症患者极其宝贵。“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让快捷处理数据成为可能”。
纽约大学教授兼首席研究员罗伯特·达内尔则表示,他并不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专家之间存在可比性,“NYGC专家团队的临床经验与沃森提供的更快速的案例分析诠释,相当于苹果与橘子,这两者各有千秋,很难进行比较。”(记者 房琳琳)
总编辑圈点
快速处理数据确实是人工智能的强项,但是给出妥善周到的诊疗方案,它们依然比不上人类的医疗专家。不信可以问问,哪位身患重症的病人,愿意把命运完全托付给人工智能?诊疗数据量越来越大,诊疗环节繁琐复杂,这些问题让医疗专家们头疼,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看病效率。人工智能的入局可以助医生一臂之力,但在弱人工智能时代,它们恐怕只能扮演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