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大海“性情”多变,在历史长河中它又是如何演化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近日对外披露,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海洋高分辨率再分析数据可在全球海洋的水平万公里、深度五千多米范围内,勾勒出海洋多种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动力过程及其变化机制,经检验其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乔方利介绍,这套海洋再分析数据产品制作,采用了浪致混合理论、潮流—环流耦合、大规模高效并行等一系列自主核心理论与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海浪—潮流—环流耦合的全球高分辨率海洋数值模型(FIOCOM),其物理过程更加合理与完善,水平分辨率高达0.1°×0.1°(约10公里×10公里),垂向共分为54个标准深度层,深度范围为1米—5316米,相应的垂向分辨率从表层的约两米渐变为底层的366米。再分析数据包括了海水温度、盐度、流速和海表高度等关键海洋要素,所有要素的时间分辨率为1天。

乔方利介绍,将2014和2015两年的全球海洋高分辨率再分析数据,分别与独立的卫星遥感观测的海表温度、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观测的海水温度和盐度,以及热带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107套浮标观测数据进行了系统对比,量化评估显示该数据集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将有助于人们摸清大海“脾气”,了解其历史演变。这项研究表明我国在海洋数值模型发展以及再分析产品制作领域的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打破了该领域由海洋发达国家主导的局面。(记者 华凌)

广袤大海如何演变?高分辨率再分析数据摸清大海脾气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