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建设现代化、科技化、集约化的标志之一,针对当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现状,4月25日,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由中铁科研院承办的2017国际隧道及地下工程高峰论坛,共同为中国当前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把脉支招。
据中国中铁副总裁、总工程师刘辉介绍,综合管廊是在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涉及千家万户的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中铁科研院总经理李林透露,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城市已经试点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雨季内涝问题是当前很多城市面临的棘手问题,对此,国际隧道协会副主席严金秀认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马来西亚有个Smart隧道,它的上面两层是双向的公路隧道,最底下一层用于排洪。在洪水季节,它会把公路的两层全部封闭,整个隧道全部用来排洪,防止城市发生内涝。”
当前我国许多大城市管道建设存在重复开挖、重复建设、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等问题,对此,参加论坛的美国全国隧道技术委员会前主席雷·斯特林表示,目前中国很多城市在城市新区建设地下管廊,阻力和成本都会低很多,推行起来相对较易。“在中国一些城市,比如成都这种平原城市,发展城市综合管廊大有潜力。”斯特林建议,“中国城市在新区建设上,应当提前规划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并采用区域化管理,将管廊分段管理,互不干扰,以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马汀·奈茨分享了英国伦敦地下综合管廊的经验。据他介绍,目前英国拥有大量规划或在建的重点地下管廊工程,大多位于首都伦敦,涵盖供水、排污、供气及通讯等领域。“最近25年,地区能源传输与分送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深埋管廊隧道承载伦敦市区及周边高压电缆,以满足伦敦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并确保工程对居民、交通及商业的影响最小化。这些做法和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对于当前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秘书长洪开荣指出,“建成规模小,管线种类少”是我国已建成综合管廊的普遍特征。“我国目前的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其建设成本高和盈利性差的特点,制约了其发展。”对此,洪开荣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好的地方首先是得益于政府的支持,中国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也应该获得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应该从政策层面进行相应保障。”(记者 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