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架无人机,可以捕获地面分辨率为5×5厘米的图片。”广州市城市勘测规划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说。
广州发展新亮点
在天河北部的郊野中,林地郁郁葱葱,延伸出一条小路。沿着山势一路往上,赫然现出一个占地上千平方米的钢材堆放场。周围树木几乎被砍尽,在裸露的土地上搭起了简易工棚,工人们抽着烟,指挥吊车横七竖八地堆放钢材。
如此隐蔽的场地,执法人员以往难以发现,但随着新手段的出现,这种堆放场再也无法遁形。广州市天河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通过创新性使用无人机侦察,结合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等高新技术,让违法活动无处藏身。近3年,天河区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行为27宗,涉及面积约10万平方米,五年三获全省土地执法监察考核“一等奖”。
可看清七八平方公里范围内地上纸片
一架固定翼无人机悄然巡航过一片片林地,树荫下的动静一览无遗。这是广州市天河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在凤凰山周边首度采用无人机进行的巡航执法行动。
行动中使用的黑色无人机,看起来高科技含量十足。它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见有多个螺旋翼的无人机,外形反而更酷似战斗机。在地面经过简单的组装后,无人机在操控下起飞进行航拍。它迅速地升至300米的高空,利用360度无死角摄像头将周围情况通过信号实时传输到操控者手上的视频终端电脑上。
大约在45分钟后电量将耗尽时,无人机开始了自动返航。在空中盘旋了3圈,徐徐地稳妥降落在草坪上。此时,视频终端电脑已经采集完所有的航摄图。根据数据显示,此次飞行覆盖了七八平方公里。放大航摄图片,连地面上一张口香糖包装纸都清晰可见,更不用说疑似在耕地上违搭违建的情况了。
“这架无人机,可以捕获地面分辨率为5×5厘米的图片,”承担本次无人机飞行的广州市城市勘测规划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说,这架无人机是从瑞士购买所得,别看它除了高清摄像机外全身都是弹性泡沫塑料,其造价高达42万元。工作人员后期通过软件,可以快速创建具有地理坐标的影像图和3D模型图。
从其图像上显示,之前天河区柯木塱西街(井冈山农庄)东南侧被非法占用为钢材堆放场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一片绿地。2015年12月,这个地方被发现后,凤凰街道出动了上百名环卫工,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拆除,工作人员再“掘地三尺”,清理出已经受污染的土地,再拉回30多车黄土回填,种植绿树,才让土地留下的巨大伤疤得以疗伤。
广州市天河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执法大队长刘俊杰表示,在“无人机”高空巡查监管“盲区”配合下,土地执法的效率很高,坚决做到“动土就拆、冒头就打”,确保辖区内土地违法侵占“零增量”。
过去:耗费一整天都查不完几条街
现在:无人机结合专人巡查无盲区
事实上,天河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在此前就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等高新技术,及时发现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以达到合理保护土地的目的。
“相比起传统执法,无人机巡航效率太高了,”刘俊杰说,以前他们需要大量人手,开车沿着固定路线巡查,耗费一整天都查不完几条街道。有时看到一处出现了莫名其妙的围墙,怀疑其违法侵占耕地,但是别人不在家,或者不开门,就给查证造成了困难,通过无人机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有专人巡查,结合航拍取证、网格化管理,消灭了执法的视觉盲区,对违法搭建行为起到了一种震慑作用。”
通过新的执法手段,三年来,天河区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行为27宗,涉及面积105747平方米(其中耕地19763平方米)。
同时,天河对土地的“家底”进一步摸清,近年来共办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案件395宗,面积60900亩,新增留用地约1000亩,还为快速开工的凤凰山隧道办理了用地报批。
近日,天河区再次获得全省土地执法监察考核一等奖,这是近5年三获省政府颁发的一等奖,其间还获得二等奖一次、通报表扬一次,被国土资源部授予“第二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荣誉称号,共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800亩。(图文/广州日报记者何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