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我国实现6.7%的GDP增速。由于采用新的核算方法,将研发支出(R&D)计入GDP,近日公布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格外引人关注。
那么,为什么要将研发支出纳入GDP核算?这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影响几何?针对公众关心的焦点,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答疑解惑。
契合我国实际 凸显创新驱动发展导向
近年来,美、欧等发达国家陆续将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发支出,以知识产权产品的形式计入固定资本形成。特别是2013年美国根据2008年SNA(国民账户体系)修订历年GDP数据后,国际反响很大。
“国家统计局推出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正逢其时,既能较好反映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又对推动全社会重视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许倞认为,改革不仅切合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实际,也符合发达国家通行做法。
2015年,我国研发支出为1422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支出与GDP之比)为2.1%;企业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比重预计达77%;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达到55.3%;创新绩效在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中排名第11位。
“系列数据表明,我国已成为有影响力的世界科技大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和能力日益提高。改革研发支出核算方法,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深远。”许倞说,目前我国科技创新正努力从“跟踪、并行、领跑”并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研发支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渐增,其资本属性愈加明显。
意在鼓励投入 研发支出需持续稳定增长
“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从统计角度定量测算我国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并公布结果,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加强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许倞称,这有助于引导各级政府财政科技支出更多支持研发活动,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尽管我国研发支出总量持续稳居世界第二,且仍以高于我国GDP增速的水平逐年增长,但R&D经费的累积投入量与主要创新型国家差距较大。”许倞说,1991年至2014年间,中国24年来的R&D经费累计投入量不及美国近3年、日本近6年和德国近10年的R&D投入。中国的研发支出需要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科技创新才能尽快补上过去的短板,从而加快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
引导多元投入 实现研发投入强度2.5%目标
科技部组织的相关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投向研发的比例不足30%,这意味着提升的空间巨大。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切实加强财政研发投入,建立完善多元投入机制,促进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较快增长,保障到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许倞透露,在强化中央财政对重大研发任务投入的基础上,要以中央财政投入撬动地方、企业和社会多方投入,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研发投入体系。
“可以预见,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后,我国研发支出中政府资金的规模将会较快增长。”许倞说,此次改革,尽管目前还没在地方层面实施,但对地方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刘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