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堂不同寻常的课。授课的是前来团队代职的海军南海舰队某基地副政委何大伟,授课内容是“陆海联合作战问题研究”。

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规划。团里颁布实施《士官队伍建设三年规划》,这份关系到团队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竟由几名士官长起草。

“军兵种专家走上机步团讲台传授联合作战知识”“士官长进入决策层有地位能发声”……8月上旬,科技日报记者走进第41集团军“塔山英雄团”,探寻他们“创”字当头劈开精武路的经历。

拿明天的“尺子”,量今天的“步子”

“我们要拿明天的‘尺子’,量今天的‘步子’。”政委张勃告诉记者,“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无论是作战问题研究,还是日常建设管理,都应该瞄着下一场战争。”

2007年,该团由摩步团改为机步团,新装备陆续列装。

高兴之余,官兵却很犯难:新装备来了,相应的人员编制却没来。有装无编,这些“宝贝疙瘩”分给谁、谁来训、谁来管?

“编制由建设需求牵引,有装无编但不能没人管、没人训!”团党委要求官兵不等不靠,先训起来。他们参照已换装单位的编制,将装备下达到分队,选拔骨干编设训练单元,由团领导分头带领攻关试训;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培养训练和技术骨干。

“有装无编”持续了3年,他们既按老编制练老装备,又按“预设编制”练新装备。3年后,新编制下达,与团队摸索的“预设编制”几无差异!

使枪炮的兵玩起了信息化“小物件”

换装转型,换的不仅是装备,还有思维。

随着信息化新装备的列装,指控U盘、作战数据、电子地图等“小物件”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使惯了枪炮的老步兵们,对这些“小物件”并不重视,管理随意,使用混乱。

为加强管理使用,他们摸索出信息系统“三分四定”规范,小到鼠标网线,大到系统服务器,均分携行、运行、后留,进行定人、定物、定车、定位,大大缩短了指挥所开设时间。他们还建立信息系统平战转换、组网联调、数据加载等系统备战标准规范,补充完善6万余条作战基础数据和100多GB训练数据,提高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机动作战能力。

有人说,一部智能手机有70%的功能人们几乎不用。新装备列装,是否也有很多功能官兵没学通练透?不!他们以创新思维攻坚破难,把装备性能练到极限、把打仗招数练到极致。

某新型步战车训练,陆上课目已练得“溜溜转”。团领导针对其具有水上机动性能的特点,严密组织渡河训练。

能渡河,能不能下海?厂家技术人员称:只在江河进行过水上机动试验,从未下过海。

“打仗,让下海就得下海,让过河就得过河!我们要尝尝螃蟹的滋味!”该团结合海岸驻训,用钢缆系着步战车驾驶下海,一一记录比对数据,摸索出海上机动方法,填补了该型步战车的多项空白。

让作战数据成为“无形的子弹”

“如果变革不主动,创新不积极,就跟不上战争的变化,就会打败仗!”说起那场失利,团长守海兵还有些懊恼。一次该团参加上级组织的远程机动打击演练,行至陌生地域,列装不久的新型火炮却无法实施精确打击,导致红军整个行动功亏一篑。

缺乏大量数据支撑,新装备性能难以发挥,只有完善数据采集补充机制,让作战数据成为“无形的子弹”,新装备才会成为“利器”。演习复盘上,他们决定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数据采集制度,像补充弹药一样补充数据。

见过“白心绿边”的胸环靶,可谁也没见过“绿心白边”的反向胸环靶。为了改变官兵轻而易举就能瞄准敌方“要害”的习惯,该团制作了中心十环位置为深色、其余地方为白色,与传统靶纸截然相反的反向胸环靶。他们还参照实战,设计出射孔靶、掩体头靶模、墙体身靶等,分别模拟地堡射孔、在掩体中露头的敌人、在墙角露出半个身子的敌人等各种不同射击景况,使得靶场有了战场味。

正是这种敢吃“螃蟹”、敢趟新路的态度,该团连续4年被集团军评为信息化运用先进单位。(记者 张强 通讯员 周钰淞 李岸伟)

塔山英雄团:信息化尖兵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