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石家庄北国商城某智能穿戴设备专柜的导购员正在向消费者介绍可穿戴智能产品。
智能手表
智能拐杖(赵永辉/摄)
时下,在电子消费品市场上,智能化的新产品层出不穷,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可穿戴在身上的智能产品也纷纷亮相,运动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医护设备等等,除了带来新鲜的生活体验,还解决了人们的实际需求,提升着生活品质。
可穿戴智能产品消费热正在兴起
喜欢晨跑的保定市民老吴,最近在一家手机商城购买了一款运动手环,卖场人员介绍说,戴上它,每天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热量,在手环显示屏上一目了然。而且,晚上睡眠深浅和心率情况,手环也会记录。此外,该产品的另一个功能是,通过手机蓝牙,运动时有来电或短信,手环可及时震动提醒,这样,锻炼时就不必总看手机了……一番讲解,让老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时下,在消费市场,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可穿戴智能产品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而在这些新产品的背后,人们总能看到各大手机品牌厂商或者互联网企业的身影。
苹果、华为等推出的智能手表,已经为消费者熟知,而多家互联网企业,也相继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比如,国内一家著名的互联网企业,最近就推出一款可穿戴智能产品——儿童卫士手环,一上市便颇受家长关注。这款产品不同于运动手环,它面向的用户群体为3至12岁的儿童,专为防止儿童意外走失而设计,它的主要使用方式,是通过定位、安全预警和通话连接三个功能,让家长实时知道孩子所处的地点,保障儿童外出安全,防止出现各种意外。
不仅针对儿童市场,面向老年人的可穿戴智能产品,也开始丰富起来。69岁的退休教师李兰平老人,最近就得到省会一家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赠送的一块智能手表,可用来全天监测他的血压、心率以及日常活动量等数据,此外,这块手表还具备一键呼叫子女或者养老服务中心的功能。
除了智能手表,智能拐杖也为老年人的健康和行走保驾护航。在省会中山路一家全国连锁的智能生活体验馆,记者看到这样一款拐杖,外形上与普通拐杖没有两样,不过,当你拿起这个拐杖后发现,它的科技感十足。拐杖头的部分嵌入若干机关:前端隐藏着一个大灯,中间位置是一个扬声器,下面有一排控制按键,而拐杖头部侧面还有一个SOS按键。另外,在拐杖上还装有一个摄像头,当持杖人出现意外跌倒情形,拐杖不仅会启动SOS紧急呼救,还同时开启摄像头,拍摄照片和实时视频,并自动拨打家人电话,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家人手机上。
在可穿戴智能产品市场,智能医疗产品市场更受到消费者青睐。走访可穿戴智能产品市场,记者更多看到,在这些设备中,更主要的卖点还是医疗健康功能元素。一家医疗设备公司的经营者赵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可穿戴智能医护设备,大多是通过内置的芯片和传感器,记录并向用户提供关于他们生活方式的信息,大部分涉及健康监测,譬如体重、运动量以及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心跳脉搏等一系列人体数据。从血压、心脏功能监测到服药提示等功能的产品,通过网络和实体店,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欧洲一家专业医疗设备公司驻华北区域经理田学军告诉记者,不远的将来,迎合市场需求,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产品供给将极大丰富,而且在可穿戴设备大军中有渐入主流的倾向。
对接寻常消费 启动市场蓝海
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体验,可穿戴智能设备集各种通信功能于一身,接入云网络,发挥着随身的功能监测与网络通讯作用。
田学军介绍,说起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兴起,也才短短几年工夫。而且这个过程,还伴随着从“高大上”的科技竞争,转向针对现实需求的市场较量。
2012年,某国际互联网企业巨头推出一款眼镜,将“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带入人们的眼球。这款眼镜最“惊世骇俗”的特征是“拓展现实”,它集智能手机、GPS、相机于一身,在用户眼前展现的现实信息,只要眨眨眼就能进行拍照上传、收发短信、查询天气路况等操作。同时,它还具备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的神奇技能。
该款产品的亮相,可谓在互联网科技拧开了“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魔瓶”,时间不长,百度公司为了展示自己的技术实力,在戛纳国际创意节上,展出了一款名为“百度筷搜”的电子产品。据称,这款筷子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检测食物的盐度、糖度、PH值、油质、温度等信息,为用户辨别食品是否安全提供帮助,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智能手机上。比如,在检验食用油的品质方面,检测结果能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回锅油和地沟油无一例外被打入差等档位;在检验饮料和水的PH值方面,如果用户是弱酸性体质,该产品会推荐用户饮用弱碱性饮品;在分析水果成分方面,该产品可以分析出水果甜度、品种和产地等。
但很快,这些互联网科技公司意识到,“高大上”的东西只能博取眼球,形成不了现实市场需求。于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跑鞋等一系列接地气的“亲民”产品呼啸而来,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争夺这块新兴市场,三年前,三星、苹果、微软、华硕等纷纷行动,使出各自看家本领,将可穿戴设备在很短的时间内打造出来,一时间,在消费电子行业成为市场宠儿。国际知名企业产品大卖,惹得国内互联网企业和手机厂商按捺不住,盛大、360、小米科技争先恐后推出自己研发的产品,切分可穿戴智能产品的市场蛋糕,短短两三年时间,可穿戴智能产品在消费市场掀起了一场风暴。
目前,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已经从概念走进现实,它们的出现将大大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种类很多,但一个共同特征是,具备一定的医疗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医疗功能正逐渐成为此类产品标配。
在这个功能上,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最为直接的功效是建立人和科技全新的交互方式,以及由此为每个人提供的专属、个性化的服务。由此,就为准确去定位和感知每个用户的健康现状提供了依据,在找准直达用户真正有意义的医疗需求的前提下,为用户展开各种具体的针对性医疗服务。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产品市场趋于繁荣,自然还有赖于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人们整体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让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乐于花钱去购买各种健康设备给身体多一份保障,这都成为可穿戴设备市场前行的助推力量。
普遍看好的市场前景,已经让国内外科技和互联网等公司推出的一些产品,或试水,或已尝到甜头,为今后振翅高飞寻找垫脚石。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面市之初的两三年,可穿戴智能设备还是个不起眼的小众市场,但在未来三到五年后,这一领域可能创造出不菲的收入。有人估算,2016年,全球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的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
田学军说,面对快速发展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产业,当前一个突出的矛盾是,这个新兴产品涉及的行业较多,即便一个行业,对不同的可穿戴智能产品的要求也会多样,而眼下行业标准缺乏,导致产品认证难。一些企业仅仅看到市场机遇,但整合技术、质量和市场的工作显得无能为力,也鲜有作为。一些产品技术门槛不高,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比如,不少企业推出的智能手表和运动手环,产品样式和功能大同小异,时间久了,难以形成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持续稳步发展的消费市场。
市场分析人士看到,在可穿戴设备行业广阔的机遇来临之时,各企业其实也是处于一个盲人摸象的阶段,个中利益环节并没有体现得很清晰。这种情形,让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在可穿戴智能设备风起云涌的时代,人们期望更好的产品在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能更贴近人们的生活,这有待于先行者作出示范,有关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
赢得市场——好看、好玩,更需好用
走访发现,业内人士担忧的种种问题,在消费者对产品的实际使用中已经得到映射。
某公司职员小郝今年夏天买了一个运动手环,同自己手机APP绑定后,手环会同步当前时间,而显示屏上的两个脚印的图标,代表是步数界面,数字是所行走的步数;显示屏上的像火苗的图标,代表是卡路里界面,卡路里数是根据行走的路程所折算出的;除了这些常用的功能外,手环还具备闹铃、防水等功能,让人爱不释手。
作为一名健步行走爱好者,小郝非常看重运动手环的计步功能。可一个多月下来,情况并不理想。在她的朋友圈里,不少人也认为运动手环计步准确度不高。
分析原因,小郝认为,现在的运动手环计步器硬件已经成熟,不同产品的硬件差别不大,但是与之匹配的手机APP的技术水准却参差不齐。比如,手环实际使用中,手的摆动和行走步数的关系,如果手机APP辨识不清,准确计步就差强人意。她曾经试过在超市推着手推车走了1个多小时,装在衣服兜里的计步器显示步数将近2000步,而带在手上的运动手环显示为0步!对于计步误差,有网友吐槽,一些可穿戴智能产品的硬件和配套的APP,常常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什么时候,开发产品的健康医疗公司与对应的互联网公司先匹配好了,产品才不会让消费者失望。
同样,智能手杖所关联的技术,也需要匹配和优化,近日,丁先生为给母亲买一根智能拐杖,专门到北京一家卖场体验一番,了解这样一款功能看似丰富的智能拐杖是否真的适合老年人使用。
丁先生对手杖核心的报警功能比较看重。在体验中,当丁先生模拟摔倒后,拐杖的扬声器会突然发出三声类似急救车的鸣响,并且主灯、氛围灯和预警灯同时闪烁,但定位、摄像、短信的反馈等这些比较重要的功能,在体验时没能达到满意。比如,由于摄像头效果的问题,在环境亮度较高的情况下,还可以辨认出周围环境。而在亮度较低的情况下,效果就不好分辨。体验结束,他有一点感触较深:一些智能产品更多把精力放在了产品具有多少功能上,而对用户在各种真实使用环境下的应用体验考虑不够。例如,有的产品报警时扬声器声音太小,丁先生认为,可穿戴智能产品与其做得面面俱到,吸引眼球讨巧消费者,不如做好最实际的一些功能,比如报警,在实际使用中对老年人来说是头等大事,就像那些靠大字体和大音量取得市场认可的老人手机,智能拐杖既然也定位在老年人群体,除了一些代表科技的智能功能,最基础的需求恰恰是最重要的。
综观当前市场,不可否认,目前国内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处于初步形成之中,产品处在概念和实验过程中。市场的不成熟导致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田学军认为,现在可穿戴智能产品市场刚刚发育,人们给予它的关注,在新鲜感和实用性上权衡,前者更胜一筹,不过,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头。毕竟,其依托于时下追求健康理念的尝试,值得期待。现在需要做足的功课,一方面是产品本身要求实、求精,包括配套的智能支撑等更需要快速跟进。另一方面,一套针对新兴产业的质量、技术标准等体系亟待形成,这样才能带给人们安全、实用、贴心的消费体验。毕竟,作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不仅仅是时髦的穿戴设备,更期待的是相关用途带来的更美好的生活状态。(张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