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晚,一颗潜在威胁小行星2009ES掠过近地点。图为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的科研人员在观测前检查近地天体望远镜运行状态。(

新华社记者 李响/摄)

新华社南京9月8日电 7日晚,借助有着亚洲最大“地球哨兵”之称的1.2米口径近地天体望远镜,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人员在盱眙观测基地首次观测到小行星2009ES。这颗小行星被国际天文学界列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之一。

近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团组首席研究员赵海斌接到国际小行星联合观测组织发来的“任务”,对地球具有潜在风险的近地小行星2009ES于9月5日过近地点,希望择机对其进行跟踪观测。

国际小行星联测网的信息显示,2009ES直径在150米-470米之间,距地球最近约为18.8倍地月距离(地月距离为38万公里),这两大指标均属于“危险分子”范围。

“更为特殊的是,2009ES的轨道与火星轨道距离最近时仅有0.0012个天文单位(18万公里),极易受到火星引力摄动而发生变轨,可能离地球越来越远,也可能直接冲向地球。”赵海斌说,一些毫无征兆的小行星突袭地球事件,往往就是因为受到了火星或木星的引力摄动。

落户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的1.2米施密特近地天体望远镜,在国际小行星观测设备中占有重要席位,观测数据连续两年排名世界前五、亚洲第一。7日晚,这位“地球哨兵”再次显现威力。

“地球哨兵”捕获的一张张黑白星空照片,在常人眼中平淡无奇甚至有些枯燥,却被观测人员当做至宝一样细细研究。“找到了!”突然,赵海斌从座位上直接跳了起来,“就是它!”指着电脑上图片中央划过的小竖条轨迹,赵海斌说:“这家伙跑得挺快啊。”

据了解,2009ES是美国亚利桑那州莱蒙山巡天计划于2009年发现的。此前,全球已有8个台站曾观测到它,而7日晚则是我国天文学家第一次追踪到这颗“危险分子”。

随着观测数据的增多,观测人员通过图片中恒星的位置来解算图片中每一个像元的位置,从而获得2009ES的精确定位。由于距离地球较近,它的视运动速度很快,每分钟运行27个角秒。赵海斌说:“根据我们的计算,与之前预报的位置吻合得很好,这表明天文学界对该颗小行星的轨道精度已经掌握得较高。”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整理观测数据并报送给国际小行星中心。“这次观测意义重大。”赵海斌说,观测数据的增加,将有助于分析2009ES的运行规律,进而判断其对地球的潜在风险到底有多大。当然,这次成功观测也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对近地小行星的监控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强。(记者 蔡玉高 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