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植物代替外来品种,

城市绿化更丰富

目前,北京的城市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快速发展的园林绿化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北京水资源匮乏,而且园林养护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黑色”的。此外,大量养护工人也是北京城市人口负担的一部分。另外,大量外来植物的引入,虽然为北京园林增色不少,同时也造成北京与其他园林景观趋同化的问题。

怎么才能让北京城市的植物丰富起来又有自己的特色?科技人员走进山野,在品种丰富的乡土植物上打起了“主意”。

根据统计,北京的乡土植物共有1790种,可园林中常用的只有129种。乡土植物具有耐寒、耐干旱等特点。大量的乡土植物仍然存在在山野之间,园林中应用的种类大多都有原种,大量好的种类没有得到繁殖和生产解决,至今没有大量的应用。

北京市科委2015年立项一个课题,首先是筛选抗逆乡土植物,收集乡土植物资源,进行抗逆性综合评价。所谓抗逆性,就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最后筛选出34种具有抗逆性的植物。

有了品种,还得有苗。园林科研人员要确定每个植物的繁殖形式,然后要解决每一种繁殖形式对应的技术难题,常规的手段需要两年才能发芽,而且发芽率不足30%。北京市通过技术攻关,3个月就可以得到种苗,而且发芽率提高到70%以上。

有了苗以后,还要告诉大家怎么去应用这些乡土植物。目前,北京市已经在上庄等地区建立了雨养群落、长绿群落模式。比如马蔺这是华北西北典型的乡土植物,不仅不怕风吹雨打,而且具有耐寒、耐贫瘠等特性,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这两年才刚刚在街边绿地看到?直到上个世纪初,通过持续的科技项目支持,进一步深化研究,才解决播种繁殖的难题。这两年在园林中得到大量的应用。

智能回收机:

一天可收两万饮料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来自环境的挑战和压力,垃圾围城的威胁就是其中之一。

以饮料瓶回收为例,传统回收模式是,我们喝完饮料就扔了,或者卖给收垃圾的,最后进到垃圾分捡中心,然后到小作坊,他们直接处理,严重污染水源和土壤。这种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的安全存在隐患,同时让这些资源一次性浪费掉,属于不可持续的模式。

北京市的科技企业在2012年推出中国首例物联网智能回收机,目前有40多项国家专利,还有知识产权。为什么说是智能回收机?因为从瓶子识别到大数据平台,都可以实时监控。

在联想桥的物美旗舰店,智能回收机一天可以收两万个饮料瓶,啤酒瓶可以整箱回收,一分钟回收50个饮料瓶,监控回到安全环保的渠道。智能回收机目前在北京铺设将近4000台,已经遍及商超、机场、地铁站、公交站、学校等公共场所,目前已回收近3000余万个瓶子,相当于节约石油4500吨,减排二氧化碳2250万吨,植树30750棵。同时,回收机在深圳、上海也开始投入使用,并出口至美国、墨西哥、巴西、荷兰等15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饮料瓶回收机,北京市还在研制废旧衣物、纸、电池等回收机。手机回收机已经通过测评,并在北京市电信营业厅投入使用。(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