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我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效益显现如此之快,二是没想到水质保持得这么好,三是没想到移民这么安稳。”9月9日,在“同饮一江水——水源地豫鄂陕三省群众代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活动座谈会上,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表示,该工程克服了五大困难:论证决策难、工程建设难、征地移民难、水质保护难和投资控制难。

鄂竟平特别提到,南水北调工程有很多世界之最,攻克了工程技术领域的“癌症”,即渠道膨胀土边坡稳定的世界级难题。南水将穿越数百公里特殊的地段——膨胀土(岩)。膨胀土体内存在天然形成的蜡状裂隙滑面,因此遇水膨胀,失水收缩,极不稳定。在膨胀土基础上修筑工程,常遭到破坏。“膨胀土的问题放到哪个国家处理起来都非常难,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我们自主创造出一套新的技术方案,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实现如期通水。”

9月6日至9日,来自水源地的河南、湖北、陕西省30名群众代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天津、北京段及配套工程,与工程受水区城市天津、北京用水市民面对面交流沟通。

“全国15个省,5亿多人,300多万平方公里是南水北调的受水区。”鄂竟平说,北京来水之前用水保证率只有75%上下,现在已提高到95%。他透露,为了保证一池清水北上,沿线关停了3500家企业。

在中线工程受水区,水质明显改善。沿线水质达到二类,且大部分指标还接近一类水标准。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的监测显示,使用南水北调水后自来水硬度由原来的380毫克每升降至120—130毫克每升。而在北京市城区供水中,南水占比已超过70%。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四省(市)累计调水50亿立方米,惠及4000多万居民。(记者 陈磊)

南水北调克服世界级工程“癌症”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