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参与201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 (图片来源:刘龙/科技日报)

小观众体验多媒体展示 (图片来源:刘龙/科技日报)

小观众观看虚拟现实展示 (图片来源:刘龙/科技日报)

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9月17日,2016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十多年来,全国科普日已成为公众了解科学的重要窗口,成为全民参与科学的大Party。它也见证了中国公民科学素养逐步提升的历程。与此同时,科普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本身也是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标志。

天宫二号模拟舱里体验置身宇宙的感觉,在全球最大的裸眼3D显示屏上让自己和恐龙一起置身丛林,设计或组装一辆自己的风格的电动车……2016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为公众带来了300多项科学互动体验项目,精心打造了一场科学盛宴。

感受中国人的航天梦

“这是实物吗?”一位观众指着眼前的东风一号火箭问工作人员。

“对,这里展示的大部分展品,包括返回式卫星、神州三号飞船返回舱等都是实物。”中国科技馆的讲解人员介绍道。

北京主场活动主要在A区奥林匹克公园庆典广场、B区中国科技馆举行。在中国科技馆的展厅里,最重头的莫过于“航天放飞中国梦”板块。该板块的主体是“中国航天事业60周年回顾展”,展览包含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基础设施、中国探月工程等九部分,通过YF-77火箭发动机、太空蜃景、东方红四号卫星等重点展项,全方位展示了我国60年来航天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

YF-77火箭发动机实物旁围了好几圈观众。该发动机是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为新一代大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研制的氢氧发动机,不时有人咨询其中的创新点和技术原理。技术人员还利用全息投影技术虚拟呈现未来中国空间站组建过程,展示航天科普影像,让公众对航天领域的技术和发展有直观了解。

中秋之夜放飞太空的天宫二号,也有“替身”出现在中国科技馆,吸引不少观众与之合影。跟天宫二号1∶1模拟舱近距离接触,看到真正的舱内航天服,在神舟飞船模型内通过VR虚拟现实方式亲身体验一把飞船发射,在“广寒宫”漫步并通过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与“嫦娥”“玉兔”同框出镜……观众们兴高采烈,小朋友们更是欢呼雀跃。

一位高校退休的老先生带着孙子来看展览,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航天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研实力,看到中国科技进步这么快,我们科研人员真是骄傲。”

科普日活动展现的航天科技,不仅有天宫、神舟、北斗、嫦娥、玉兔等我国航天人已经取得的成就,还有孩子们的航天梦。“建设我的月球基地”活动展区前人头攒动。这项主题活动中,青少年通过文字、绘画、模型等方式,描绘了他们心中的月球基地。欧阳自远、郑永春等业内知名专家帮助学生们完善自己的构想,并用虚拟现实的方式把他们的构想呈现出来。记者看到大屏幕上展示了三角履带式、长腿大眼式等各式各样的月球车。讲解员李竞萌告诉记者:“这些月球车都是小朋友们设计的,全国有678名中小学生参与了活动。”

小志愿者陈奕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来自芳草地小学五年级,通过报名被选成了志愿者,给观众讲解演示“建设我的月球基地”。“从好多人中选四个志愿者,非常不容易的。”一旁来自中国农科院附属小学的李荣蓉插话道,她觉得在这里当志愿者能学到很多东西。

悄然来到身边的智能生活

一层西侧的展位中,the one的钢琴前围了很多观众。它拥有三角钢琴的音色和手感,连接平板电脑后,可将五线谱可视化,即便是零基础的人,只要跟着钢琴键盘上“左手蓝灯、右手红灯”去弹,也可以演奏一首完整的钢琴曲,还有卡拉钢琴、四手联弹等玩法。它还可以配套APP一起使用,内置了丰富的学习、娱乐功能。比如图形化的瀑布流谱,把弹琴的过程做得如同我们熟悉的太鼓达人等音乐节奏游戏,任何人都能轻松上手,快速“弹熟”简单的曲子。

“前阵子在一个卖智能用品的店里看到过这个钢琴,今天体验了确实不错,考虑给女儿买一架。”观众严女士说,现在的很多智能产品确实方便了学习和生活。

一款全景智能镜头则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这款镜头前后有两个超广角鱼眼镜头,可独立实时拍摄、拼接3K全景照片和视频,或通过苹果Lighting接口连接手机APP,实时预览、拍照、录像,并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

此外,磁悬浮音箱、米家电助力车、水循环散热电脑主机、仿生机器鱼、阿尔法跳舞机器人等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自动化等前沿技术的最新仿真机器人、科技产品和潮流酷品也在该展区闪亮登场。

二层恐龙广场的航天科技小课堂则组织青少年现场参与北斗小小气象站、北斗智慧小农田和北斗红色警戒站等5个科技实践活动,并与内蒙古、云南、湖北分会场航天科技小课堂学生进行视频互动交流,展示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气象预报、现代农业、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应用。

关于健康 你想知道的这里都有

“我和团队用了30多年的时间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总结出目前中国人的体质,形成了‘中医体质学说’,开发了体质检测仪。公众要科学判断自身体质状况,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科学生活,预防疾病。”在老人们最为关注的“健康伴我行”板块,国医大师王琦正向公众介绍中医理论研究创新成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今年的全国科普日,中国科协特地主办“健康伴我行”主题活动,该活动主要包括健康大讲堂、健康一生、快乐一生、智慧健康、互联网+健康科普等5个板块,50多项重点活动。“智慧健康运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手段为边远地区的公众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互联网+健康成为一个前景非常广阔的大产业。”现场专家说。

原来科学可以这样玩

活动的A区位于鸟巢和水立方之间的广场,包括炫彩科普中国、北京科学嘉年华等板块。约2万平方米的展区内集中了来自10个国家的300多项科学互动体验项目。法国的“未来太空城”、德国的“制作不同的陨石坑”、美国的“模拟温室气体”……这些项目让大人和孩子都大开眼界。

在炫彩科普中国板块的军事科技展区,小军事迷们在战机VR体验项目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戴上眼罩,坐上飞行船,就能置身战机之上成为一名空军驾驶员,展开一场名为“鱼鹰行动”的空中救援行动,营救前方的战友撤离战区,熟练的操作手在1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任务,不过为了让更多人参与体验,项目时间设置为2分钟。“太酷了,以前开过飞机模拟,还真是没开过战机!”一位8岁的小男孩体验后十分兴奋。

在这个区域里,辽宁舰航母、东风-31弹道导弹、军用雷达、歼-10B、多管火箭炮等20余种我国最先进、应用最普遍的武器装备1∶200或者1∶300模型得以展示,很多军事迷们驻足观看。“讲武堂”还请来军事专家讲解最新的军事常识。

在现场的化学实验大舞台上,不少五彩缤纷的实验引来小朋友们踊跃举手参与。当零下一百多摄氏度的液氮寒气袭来,会发生怎样的神奇变化?一位小男孩把几片大白菜放进了盛着液氮的盆里,一会儿工夫,大白菜就嘎嘣脆了,捏碎的感觉仿佛捏碎玻璃碴。最后的制作液氮冰淇淋环节,更是让现场嗨翻。

现场答题赢红包的活动也吸引了不少观众,好多是全家齐上阵。记者回答的8道题涉及天文、地理、物理等多个领域,最终答对了6道,拿到了一个2元红包。“好多知识都忘了,现在孩子懂的比我多,能经常和孩子一起参加这些活动挺好的,比去游乐场有意义多了。”9岁男孩的父亲李先生告诉记者。(记者 操秀英)

让学科学、爱科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