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智能两轮电动车

达闼科技导盲头盔

芯视界研发的微型量子点光谱仪

柏惠维康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精进电动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

百度无人车

商汤科技智能视频监控技术

京东方柔性显示屏

驭视科技无人驾驶多功能电动车

智车优行互联网汽车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实现总收入24888.5亿元,同比增长16.4%;内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846.7亿元,同比增长16.4%。

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中关村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创新前沿趋势进行超前布局,目前已经在人工智能、原创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领域涌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累计创制国际标准184项,在部分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新的前沿技术不断涌现,创造了新需求,增加了新价值,拉动了新就业,驱动经济不断向中高端迈进。

谋创新:

前沿技术创新亮点频现

人工智能引领“中国速度”

寒武纪是地球生命大爆发的年代,从那时起,地球进入了生命的新纪元。由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两位研究员陈云霁、陈天石领衔成立的成果转化公司,起名“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公司研发的世界上第一款模拟人类神经元和突触进行深度学习的芯片,也命名为“寒武纪”。他们希望,目前正在产业化的“寒武纪”芯片在明年正式进入市场后,能开启人工智能的新纪元。

今年3月,谷歌AlphaGo战胜围棋高手李世石,让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风头日盛。AlphaGo之所以能胜利,是因为使用了约170个图形处理器和1200个中央处理器,这些设备可能需要占用一个机房,还要配备大功率的空调。在陈天石看来,深度学习的基本操作是神经元和突触的处理,而AlphaGo使用的传统处理器是在通用计算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操作为算术操作和逻辑操作,往往需要数百甚至上千条指令才能完成一个神经元的处理。而“寒武纪”芯片执行的是一种与通用计算完全不同的指令集——“DianNaoYu”(电脑语)。所谓指令集就是电脑“语言”,其直接面对大规模神经元和突触的处理,一条指令即可完成一组神经元的处理。模拟实验表明,“寒武纪”相对于传统的执行x86指令集的芯片,有两个数量级的性能提升。“未来如果能把AlphaGo的芯片换成寒武纪,那么一个小盒子就能装下了。” 陈天石说。

在中关村,像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这样的人工智能公司还有很多。它们在计算机视觉、机器深度学习、自然语义分析、智能电动车、智能机器人等细分领域深耕,涌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成果。比如,百度公司2013年正式启动“百度大脑”计划,作为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技术公司之一,百度大脑已建成超大规模的神经网络,拥有万亿级的参数、千亿样本、千亿特征训练,能模拟人脑的工作机制。相比三年前2—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百度大脑如今智商已经有了超前的发展,在一些能力上甚至超越了人类。主打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商汤科技开发了名为DeepID的深度学习模型,在国际权威的LFW人脸数据库测试中获得了99.15%的识别率,超过Facebook和Google。这是有史以来首次超过99%的LFW识别率,也是全世界首次实现人脸识别算法超越人眼识别准确率。此外还有深鉴科技、地平线机器人、达闼科技、光年无限、中科创达、格灵深瞳、旷视科技、智齿博创、七鑫易维等。

原创新材料诠释“中国优势”

我们都知道能量的可贵,可有时候能量多了也不见得是件好事,比如汽车相撞、摔跤……生活中碰撞经常发生,这些有害动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中关村示范区里有一家北京羲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他们致力于研究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帮助减少这些有害的动能。

纳米材料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在通常应用中,对纳米精度的微加工技术要求颇高,成本高昂,因此难以快速实现大规模应用。但羲源公司对纳米材料的研发及应用理念独具创新,并不纠结于微观层次的制备和应用,而是通过天然矿石等加工成纳米材料,宏观上利用其孔洞结构来实现减震吸能,材料和工艺成本都能大幅降低。它们研发的逆势安全系统,是将特有的纳米多孔材料与功能流体复配,形成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体系。当受到外力冲击时,功能流体进入纳米孔洞内,将冲击波动能转换为无害的自由能、界面能和热能,从而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当外力消失后,功能流体又能从空隙中出来,恢复原样。这一设计使得逆势纳米材料可以被以任意形态封装在不同的产品上,发挥它减震的功效的同时,实现逆势安全系统的减震安全定制化。

逆势安全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运动防护、汽车安全、物流交通、精密仪器、国防军工、建筑路桥等领域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目前,羲源公司正在运动防护和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防护两个领域,不断推进产业化。放眼将来,我们不防脑洞大开:未来逆势安全系统的功能难以估量,或许汽车再也不怕撞,因为车体配备减震缓冲材料;火箭落地可以轻松回收,飞机失事不再有伤亡,公路上不再有事故,所有冲击而来的能量都被一块小小的逆势纳米材料吸收干净。科技拥有无限可能,这也是中关村人不断努力的方向。

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往往意味着一个时代。中关村以其强大的科技资源优势,在国内新材料科技与产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比如,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胶体量子点纳米材料研制光谱仪芯片,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实现了将光谱仪专业分析仪器的体积和造价均缩小近千倍,并仍然保持专业仪器的高性能,实现了光谱分析仪器的传感器化。通过在手机、无人机等智能终端搭载量子点光谱仪,可实现在疾病健康检测、食品药品安全、环境质量监测、工农业产品质量分析、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开启认识世界的“第三只眼”。再比如,中科院理化所刘静教授和产业化公司北京梦之墨科技有限公司,用液态金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首次——其全球首创的液态金属芯片冷却技术,在高热流密度及大功率电子芯片和高强度光电器件等的热管理上已展示出不可替代的价值;首创液态金属电子增材制造技术,实现了在任意表面柔性电路的电子打印模式,相当于打印界的“神笔马良”;构建了液态金属生物材料学全新领域,有关工作涉及神经连接、血管造影、肿瘤治疗、骨骼修复、注射电子、皮肤电子等核心医学瓶颈问题。此外,代表性企业还有北京航材院、清华大学-富士康纳米研究中心、综艺超导等。

生物科技突破“中国角色”

近日,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百济神州在研产品PD-1单抗BGB-A317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用于治疗晚期实体肿瘤。

BGB-A317是一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属于一种被称为“免疫关卡”抑制剂的新型肿瘤免疫制剂。BGB-A317项目开始于2012年,2015年6月在澳大利亚启动临床试验,并在全球其他地区同步开展临床试验申请。2015年底通过了美国FDA的新药研究申请审评,成为中国自主研发和本土生产的大分子药物中第一个获得美国临床试验准入的项目。截至目前,BGB-A317已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五个地区获得临床试验许可。

众所周知,药物研发投入高、周期长、风险高、难度大,对于我国医药行业来说,药物研发整体起步较晚、创新资源不足一直是前行突破的包袱。而于2012年成立的百济神州,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院士的带领下,已经在中国真正开展了全球意义上的创新,专注于开发、推广靶向和免疫肿瘤治疗,在研产品线全部为自主研发, 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

而在今年4月,百济神州已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是首个赴美上市的中国创业型生物制药企业,标志着中国创新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标准和水平已经逐步与国际接轨,正不断吸引着国际制药业巨头和投资者,也开启了国内专注创新药研发尚无产品上市的生物技术企业登陆国外资本市场的先例。

中关村是我国生物和健康领域创新资源与医疗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在生物芯片、新型疫苗、分子育种等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产业集群发展已初见成效。比如,人的大脑素有“生命禁区”之称,手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生命。由柏惠维康公司自主研发的Remebot神经外科机器人协助医生实现了微创、精准、高效的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手术平均用时仅30分钟,定位精度1mm,患者只留下2mm以内的创口,可治疗脑出血、脑囊肿、癫痫、帕金森病等十二类近百种疾病。其他代表性企业还包括:科信美德、博奥生物、科兴生物、普罗吉、沙东生物、诺思兰德、品驰医疗等。

2012年7月,微软在美国境外几乎同时设立了两个国际级加速器。一个在以色列,这个全球除美国以外吸引风投最多的地方,另一个就在中关村。在寸土寸金的中关村西区,微软将其亚太研发集团总部的2层楼全部用于服务创业者。

2015年10月,全世界最重要的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公司盛会——Slush首次走进中国,落地中关村。首届Slush China盛会在中关村软件园举办,掀起了一场创业者的狂欢。

聚人才:

打造一支支世界级团队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创新的根基。无数个前沿技术的背后,是一支支堪称世界级的团队。

百济神州之所以能快速脱颖而出,与一支国际化团队密不可分。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王晓东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改革开放后留美学生进入美国最高科学殿堂第一人,2010年全时回中国工作;另一位创始人、首席执行官John Oyler曾创办保诺科技 (BioDuro),后以77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药物化学代理首席总监Steven Young 博士是前默克研究实验室副总裁及药物化学首席总监,拥有28年药物化学的药物研发经验,带领化学团队开发出目前广泛用于艾滋病患者的药物efavirenz和raltegravir。肿瘤免疫学首席医学官Amy Peterson曾是Medivation公司临床开发副总裁和美国基因泰克公司副医学总监。目前,百济神州拥有近140人的研发团队,且大部分人曾在辉瑞、拜耳、葛兰素史克、礼来、诺华等国际制药巨头从事药物研发。其中有10年以上制药工作经验的研发人员占比超过20%。有人评价,百济神州有“三高”——起点高、国际化水平高、研发策略高。

翻开地平线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和骨干的简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创始人余凯博士,在创业之前是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的创立者和负责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曾在百度领导了语音识别、图像搜索、百度大脑、百度无人驾驶等项目。联合创始人兼软件副总裁杨铭博士,是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FAIR)创始成员之一,曾在Facebook负责Deep Face项目。联合创始人兼算法副总裁黄畅博士,曾担任百度主任架构师,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信息检索方面的核心算法研发。联合创始人兼硬件副总裁方懿女士, 曾任诺基亚大中华区研发副总裁,并带领团队设计、研发和推出诺基亚历史上最成功的智能手机Lumia520。公司核心技术骨干和管理层来自Google、Facebook、微软、诺基亚等全球顶级科技企业。截至今年4月底,地平线机器人员工总数76人中82%为研发人员,其中博士11人,硕士52人。

2014年5月,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被誉为“谷歌大脑之父”的吴恩达加入百度,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学家,负责“百度大脑”计划,这是当时中国互联网引进的最重量级人物。百度的这一引才行动,引起了美国两大科技权威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和《连线》的关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称:百度将领导一个创新的软件技术时代,更加了解世界。《连线》则称:“Man behind the 'Google Brain' Joins Chinese Search Giant”(《“谷歌大脑”背后的男人加盟中国搜索巨头》)。正是在吴恩达的领导之下,百度的“百度大脑”计划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促发展:

体制机制创新营造环境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公司创始人余凯万万没想到,他为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申报了一项政府支持项目之后,经历的竟然是一场公开的“路演”考察,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闭门专家评审。在路演会上,向他抛来问题挑战的,既有技术领域的老专家,也有熟知行业市场发展的投资人。

让专家、企业家、风投管理者共同参与“重大前沿项目与企业”的公开评价和遴选,以期推动重大创新成果在服务经济发展中实现自我完善和价值提升。今年6月以来,在中关村示范区首次推出的“中关村前沿项目路演”系列专场,通过公开路演现场打分而选拔项目,正是基于这一思路而开始的创新探索。

在本次征集的前沿项目中,很多来自科研院所的前沿技术,比如来自中科院的寒武纪公司、梦之墨公司;来自清华大学的深鉴科技;来自北航的柏惠维康等企业,在接受了行业专家和风投机构以及上市公司总裁的集中审核,保证技术先进性的同时,更对市场可行性、团队管理、商业模式财务指标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考量。中关村通过以路演的形式,拓展评价视野,将重大前沿项目的遴选标准由过去的“技术先进”变为“技术+社会需求+市场前景”等多目标聚焦,让科技创新成果和前沿企业直面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有效提升了科技供给的能力与效率。

路演企业诺伯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路演当天就接受了三家投资机构的投资意向,并且现场收获了一名带队投诚的销售队伍。诺伯乐CEO马泽利表示:前沿路演平台通过严格项目审核、行业定位、政府资源配给、投融资资源匹配、媒体关注等多维度方式,为科技创业企业量身打造完美闭环商业模式。

北京智能管家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雷宇也表示:“政府通过公开路演的形式来选拔和支持项目,不仅仅能让我们对评审的结果放心,也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展示和增值收获,对企业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中关村示范区将通过路演的方式,按照路演流程,每年筛选出20—30个前沿企业进行深度扶持,持续打造和完善前沿企业路演品牌,帮助前沿企业走入发展快车道。

除了对前沿项目的扶持,中关村示范区在中央和北京市的支持下,还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营造适合前沿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比如出入境20条改革政策、商事制度改革、食药十二条等……

2016年3月起,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正式实施。20项政策中,10项在中关村进行试点。其中包括,对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经中关村管委会推荐,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资格;公安部在中关村设立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窗口,负责受理、审核永久居留申请,提供咨询服务。这些政策是全国首创的出入境政策,是全国外籍人才管理力度最大的制度创新,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和企业选聘的外籍技术人才、外籍华人、外籍青年学生等4类人才提供签证、居留和出入境便利。

截至今年9月,已接待各类咨询近万次,正式办理涉及新政的申请826人,且办理量逐月攀升,月均递增达30%。2004年至2015年底,北京市累计发放1700余张绿卡,平均每年不到200张。新政实施半年,已办理480余张绿卡,外籍人才对出入境政策非常欢迎。联想、百度、小米、泛生子等中关村企业已通过新政为其聘雇的百余位外籍高端人才办理了在华永久居留,解决了困扰这些外籍人才在华工作和生活的后顾之忧。(记者 李建荣)

中关村抢占前沿科技创新制高点 由“跟跑”转“领跑”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