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景海鹏(左)、陈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席记者见面会。 新华社发

景海鹏

陈冬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武平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加载人飞行任务。

武平说,16日上午,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将开始加注推进剂。

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武平表示,参加任务的酒泉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等系统与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本次飞行任务的具体要求,神舟十一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分别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

武平介绍,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期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武平说,目前,天宫二号运行在高度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上,状态稳定,设备工作正常,推进剂等消耗性资源充足,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发射

意义

神舟十一号的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将完成探索试验阶段,并在将来转入空间站阶段的常态化运行。

主要

目的

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

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 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神舟十一号比十号先进在哪

一是为满足本次任务要求,调整了轨道控制策略和飞行程序,使神舟十一号飞船能够适应本次任务交会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高度由343公里提高到393公里的要求;优化调整了货物装载布局方案,进一步提高了这次飞行任务的随行运输能力。

二是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显著扩大了测控覆盖范围,提升了飞船姿态快速变化时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

三是为验证未来航天技术,满足未来空间站交会测量设备长寿命使用要求,对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交会测量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

天宫二号做好交会对接准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表示,天宫二号目前已做好交会对接准备,将在393公里近圆轨道与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

武平介绍,截至目前,天宫二号已经在轨运1个多月,目前状态良好,各分系统和设备工作正常。天宫二号入轨后,各应用载荷设备陆续完成加电自检和初始状态设置等工作,工作正常,性能稳定。自9月22日开始,按计划开展了有关空间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从目前获得的在轨测试数据和实验数据看,这份‘成绩单’还是比较理想的,符合我们的预期。”武平说。

武平表示,目前,天宫二号已调整至高度393公里的近圆交会对接轨道,建立了交会对接姿态和载人环境。经评估确认,天宫二号满足载人交会对接和航天员驻留的要求,已经做好了与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的准备。

远望号船队抵达任务海域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计划17日7时30分发射。隶属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的3艘远望号测量船,目前已抵达太平洋预定海域,进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海上测控任务最后阶段演练,等待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共派出远望5号、6号、7号3艘测量船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海上测控任务。

据介绍,对于远望号船队来说,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面临任务准备时间短、潜在风险隐患多、恶劣海况影响大等诸多困难。远望5号船执行完天宫二号任务在外港休整期间就投入任务准备。远望6号船在码头休整10多天就再次出航。远望7号船入列才3个月,执行的第二次海上测控任务就是神舟十一号任务,并且作为陆海交接的第一棒,压力不言而喻。远望号船的任务海域均位于中高纬度,历史资料统计遭遇恶劣以上气象海况的概率较大。

抵达任务海域后,远望号船队扎实开展联调演练、技术指标测试、设备可靠性维护等工作,并跟踪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充分验证测量船设备技术状态。目前,远望号船队各系统工作正常、性能稳定,参试人员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有信心圆满完成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海上测控任务。

在轨33天 天上生活有看头

将完成“太空养蚕”等香港中学生获奖项目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表示,神舟十一号航天员33天的天上生活“丰富多彩、很有看头”。

武平说,景海鹏和陈冬2名航天员均具备飞船驾驶、组合体管理、手动交会对接,以及故障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整个飞行任务期间,他们将在轨完成飞行器操控、在轨试验、健康保障、生活照料、科普及展示活动等生活和工作任务。这些精彩的看点主要包括:

“天上的生活”

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长达33天,是我国迄今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飞行,体现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最新成就,本身就是一个精彩看点。针对本次任务要求和特点,飞行期间航天员将实行每周6天、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以及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航天食品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类近百种,非常丰富;飞行中他们可以通过骑自行车、太空跑台跑步等方式进行在轨锻炼;通过视频、语音和邮件等方式进行亲情沟通。总之,航天员天上生活丰富多彩、很有看头。

“天上的实验”

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后,将开展多项在轨的试验,凸显了人在载人航天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比如,首次开展我国航天飞行中的医学超声检查,可以实时检测航天员心肺功能;他们将参与多项应用载荷技术试验,更换空间材料制备样品,进行太空植物栽培试验等;还将开展在轨维修操作,进行人机协同验证。

“天上的科普”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飞行期间,开展的科普项目也很精彩。比如,随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的,还有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的3个获奖项目,即“太空养蚕”“双摆实验”以及“水膜反应”,航天员将在轨完成这些实验,帮助中小学生认识了解微重力环境中事物的状态变化。

武平介绍说,此外,飞行任务期间,航天员还将开展多项展示性的活动,比如“太空日记”“家书载梦”“挑战不可能”等。

四项措施保障航天员健康生活和有效工作

天地协同会诊 在轨“看病”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说,随着空间飞行时间的增加,太空失重环境对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功能减退的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还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肌肉萎缩和骨丢失问题。此外,长时间飞行后,航天员返回地面时的重力再适应反应症状会较为明显,再适应时间也会较长。

武平表示,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的2名航天员计划在轨飞行33天,将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保障他们健康生活、高效工作。

一是医监医保方面。飞行期间将综合利用医疗问询、基本生理指标检查、尿常规检测,以及心肺功能检查等手段,定期对航天员实施健康状态评估;更加注重加强舱内微生物控制,并配置了预防治疗药品和有关医疗器械,来确保飞行期间航天员的健康。此外,这次任务首次建立起天地远程医疗支持系统,通过天地协同会诊,来解决航天员的在轨“看病”问题。

二是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方面。配备了防护装备和锻炼设备,尽可能降低失重给航天员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使用套带,解决飞行初期出现的头晕、鼻塞等不适反应;通过使用拉力器和自行车锻炼、穿着企鹅服工作,对心肺功能下降、肌肉萎缩和骨丢失等进行综合防护。

三是营养健康保障方面。武平说,这次任务进一步丰富了航天食品,种类有近百种,食谱周期达到5天,膳食结构更加科学;同时还考虑了个性化需求,增强了食品感官接受性,任务期经过了航天员的试吃,他们还是比较满意的。“应该说,这些食品可以满足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的能量摄入和营养需求。”

四是心理支持方面。针对本次任务在轨飞行时间长的特点,将加大飞行期间对航天员的心理支持力度。在专业心理医生支持、亲情交流、航天员团队支持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技术支持手段。比如,研制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理舒缓系统,升级了天地信息交流系统,航天员可以随时和地面沟通信息、传递邮件,与亲朋好友进行音视频交流,以此来缓解航天员的压力,保证航天员的心理健康。

景海鹏,男,汉族,籍贯山西运城,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2012年6月,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担任指令长,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景海鹏

三度飞天

创纪录

10月17日,50岁的景海鹏将第三次开始自己的太空之旅。

前无古人。这一次,他将打破中国载人航天的多项纪录,成为中国飞得次数最多、时间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员——

继完美执行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后,他创纪录地成为中国三度飞天的第一人。

从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时27分钟飞行,到神舟九号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这次即将进行的33天的中长期驻留,他会把个人的太空累计飞行时间原纪录提高到超过48天。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比之前的交会对接轨道高了50公里。这也意味着,他和搭档陈冬一起,都将成为中国飞得最高的航天员。

景海鹏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喜欢上打篮球

由于个子矮,他就苦练精准的投篮绝技,从而成为队里的主力。他也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

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后到首次飞天前的十年间,景海鹏从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也没有耽误过一天训练。

那十年,他就是这么过来的——每天6点半起床,吹一会儿长号,8点开始训练,一直到中午12点,午饭后又从下午1点训练到6点。晚上用来写当天的总结和安排第二天的训练。躺在床上,还会闭上眼睛把当天的训练过程在脑海里过一遍。

“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说,“没有捷径,坚持是唯一的选择。”

景海鹏把这份刻苦,坚持到今天。

在这次任务中,需要航天员参与操作的在轨试(实)验非常多,因此即使是在所有考核都已通过的情况下,他和陈冬仍会拿出时间对一些在轨试(实)验专门进行强化训练。

“我们要把地面专家希望达到的目标理念带到太空去实现。一些在轨试(实)验之前我也没做过,所以怕在天上做不好,害怕到时会留下遗憾,所以要反复练习。”他说,“航天员可不能当‘差不多先生’。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点火,我们的查漏补缺一刻也不会停止。”

训练之余,景海鹏也参加了不少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特别是与青少年进行交流互动。“让孩子们从小萌生科学的梦想,这也是航天员任务的一部分。”他说,“在青少年心中种下那一颗种子很重要。”

这位“英雄航天员”却自称是个不称职的儿子、父亲和丈夫。航天员职业的特殊性,让他很难像平常人一样侍奉父母、陪伴妻儿。

“从嫁给我那一天开始,她就做好了准备。”但景海鹏依然记得第一次飞天时,妻子紧张得三天三夜没睡着,“希望这一次她也和我一样,不会有压力。”

至于带了什么上天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景海鹏神秘一笑:“到了天上再展示,给大家一个惊喜。”

陈冬,男,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洛阳出生,党员,大学本科。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飞行大队大队长,安全飞行15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任务,通过了各项考核,综合评定成绩优异。2016年6月,入选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

陈冬

六年磨砺 

一朝飞天

10月16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公布,阳光帅气的航天员陈冬就这样进入公众的视野。这是他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也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飞天的男航天员。

记者:当初为什么选择当航天员?

陈冬:我能当上飞行员和航天员,都有一些偶然和巧合。高三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参加招飞体检,没想到一路过关,顺利成为了一名强击机飞行员。

所在部队进行航天员选拔的时候,我恰好在西北大漠执行任务,没办法参加。没想到,等任务完成回到部队后,仍然还有参加选拔的机会。面试我的是杨利伟,那时,他可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记者:孩子多大了?

陈冬:我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今年5岁。现在正是调皮的时候,不太好管。

记者:谁来帮着照顾孩子?

陈冬:妻子当初为了支持我放弃了自己的工作,跟我一起到了北京,现在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我的主要精力在训练上,照顾家庭主要落在她的身上,父母和岳父母也会经常过来帮着带孩子。

记者: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你的职业吧?

陈冬:他们现在还小,不可能理解航天员是个什么概念,但我会在走之前跟他们说这次爸爸会出远门,你们有时候就看看天空,去找找星星,说不定爸爸就在那里,跟爸爸打个招呼。

记者:有没有想过孩子以后子承父业?

陈冬:他们都挺喜欢看星星和月亮。其实我也畅想过这样一个场景,当我从太空看到祖国的时候,这两个孩子也在看着我。但是至于他们长大后想干什么,我对这个没有刻意的要求,如果他们有这样的想法,那我肯定会大力支持,还会把我的经验传授给他们。

记者:平时都有些什么业余爱好?

陈冬:我的业余生活主要是陪家人,陪孩子。因为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太少了。每周回家一次,每次孩子们都缠着我让讲故事,有时候只能讲一两个故事就要匆匆回宿舍。

我和妻子相识的时候,我还是一名飞行员。刚开始,她也有顾虑,觉得飞行不安全。后来经过沟通,慢慢就习惯了。那时因为执行任务,经常半年回不了家,大部分时间是她在安慰我,总是说家里的事都放心吧。

所以说,只要有时间我还是陪陪孩子,陪妻子散散步、说说话。(记者李国利 陈曦)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电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 航天员在轨飞行33天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