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鹏的航天服上缀有两颗星。这叫飞行荣誉标,意味着他已经执行过两次飞天任务。
2008年和2012年,景海鹏分别执行过神舟七号、九号任务。这一次,他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中担任指令长。
虽然飞行经验丰富,“老司机”也面临不少新问题。首先是共计33天的在轨飞行。“我们没有飞过那么长时间。要是在天上想吃羊肉泡馍了怎么办?”景海鹏说,最基本的吃喝拉撒睡,都要重新思量。
在轨试验是这次任务的重头戏,需要航天员操作的多达数十项。比如“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项目,需要航天员给自己做B超,查看心脏整体构形、主动脉瓣等影像。“听说临床医师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培训才能看病,我们训练了不到半年时间。”景海鹏说。
相比以往,此次任务也给景海鹏带来了不少新鲜感。天宫二号内部铺设的地板、墙上的色彩搭配,让他觉得赏心悦目。因为有多媒体娱乐设施,他挑选了70多G的音乐和视频带上太空。“听说还能看《新闻联播》,我拭目以待。”他说。
与景海鹏搭档的陈冬,是我国第二批男航天员中执行飞行任务第一人。任务期间,陈冬将协助景海鹏,负责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组合体的维护、消耗品管理、在轨试验等。陈冬说,自己既是工程师,又是修理工;既是保洁员,又是农民。
50岁的景海鹏和38岁的陈冬组成了神舟十一号乘组。他们表示:“新老搭配,干活不累。”
2010年5月,陈冬加入航天员队伍时,景海鹏已经成为了英雄航天员。想起日后将朝夕相处,陈冬暗自嘀咕:“会不会有代沟?”
这份顾虑很快烟消云散。尤其是入选乘组以来,师兄弟每天一起训练超过10小时,比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长,彼此也形成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两人的训练有时像一出哑剧,一个人打个手势,另一个马上意会,迅速做出回应。
在陈冬眼中,景海鹏心思细腻,考虑问题非常周到。一次飞船联合演练中,陈冬的压力服手套第一下没扣好,瞥见景海鹏已经穿戴完毕,他心中着急,却越急越戴不上。演练结束后,景海鹏找到他说:“以后训练我会注意。咱们相互余光看一眼,尽量做到步调一致,防止一方先做完给另一方造成压力。”
景海鹏常打趣说自己最大的毛病是追求完美。遇到陈冬,他感觉“棋逢对手”。航天员的训练计划从早到晚排得满满当当,最多时连晚上都要安排5项训练。即便如此,陈冬每天还要抽出一两个小时梳理操作流程。以要求严格著称的景海鹏,不得不频频劝他注意休息,调整身体。
航天事业的高风险,让两人建立起“生死之交”。他们信守的是:100%信任对方,但不能100%盲从对方。
一次训练中,景海鹏在一瞬间精力分散,差点做出一个失误动作。陈冬看在眼里,及时说:“01请稍等。”景海鹏马上回过神来,会心一笑。“我是指令长、老大哥,他听我的,但不是绝对盲从。”
“发挥两个人的优势,相互补位,替对方来考虑,才能确保每一个动作、每一发指令都是准确无误的。”陈冬说。(记者 付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