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某海域狂风呼啸、巨浪翻滚。

执行神舟十一号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7号船以12节航速匀速行驶。全体参试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驾驶室里,仪表盘荧光闪烁,航行信息动态显示,驾驶员时刻注意瞭望周边海况。通信部门参试人员仔细检查通信链路,确保通信畅通无阻。机电部门参试人员在50摄氏度高温、80HZ高噪音的恶劣环境中定时巡查动力设备情况,确保水、电、空调及动力系统运行正常。

10月17日凌晨,科技日报记者看到,灯火辉煌的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指挥大厅里,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屏上不断变动的3艘远望号船各种数据,静待神舟十一号发射时刻的来临。

自9月下旬起,远望5号、6号、7号3艘船陆续出航,克服台风、气旋等恶劣海况,按时抵达太平洋预定海域,为的就是飞船飞天那一刻。

3艘远望号船所在海域涌浪达3米左右,它们均放下“秘密武器”——减摇鳍,船体两侧伸展出两对“大翅膀”如同鲲鹏展翅支撑在洋面上。

“嘀铃铃……一级测量部署,人员按部署就位。”长达30秒的部署警铃再次划破大洋上的宁静。

远望7号船是飞船入轨首圈海上测控的第一站。今年7月刚刚入列,参与执行的第二次海上测控任务就是举国关注的“神舟”号任务,压力不言而喻。

甲板上,USB测控天线“注视”西北方地平线、火箭升起的方向……

“一分钟准备!”人们的心跳开始加快,精神高度紧张。“5、4、3、2、1”“点火!”“起飞!”……

远望7号船指挥大厅里传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指挥调度声,中国西北沙漠的酒泉发射中心,巨型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一号飞船拔地而起,直刺苍穹,渐渐变成一个小小的亮点,最后隐匿在天际间。

火箭在上升,风驰电掣般一路向东朝着太平洋方向飞来。

最紧张的要数船主操作手杨国,他将测量到神舟十一号飞船飞入大洋上空的第一组数据,拉开3艘测量船海上测控接力的序幕。首次在“神舟”号任务中担当主操作手的他,身穿蓝色工作服,全神贯注地端坐在主控台前,神情严肃,右手习惯性地动动眼镜。

突然,杨国眼前的电脑屏幕上闪现一个亮点……“长江七号发现目标!”他及时发现目标,双手稳健地操控着天线方位、俯仰手轮,将亮点拉入示波器中心位置牢牢锁住。

神舟,我们牵住你了!

与此同时,船指挥所的显示屏上出现历史性的一幕:两名航天员镇定地坐在机位上,飞船上的各种仪器仪表清晰可见。

“长江七号双捕完成!”

随后,远望7号船成功将北京航天指控中心传来的“太阳帆板展开”指令注入飞船。这是远望号船向飞船发出的第一个极其关键的指令。

接到指令后的飞船缓缓打开帆板。北京航天指控中心根据远望7号船的数据做出判断:太阳帆板展开正常!

这意味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开始了它在太空长达33天的探索之旅。

完成飞船“入海第一棒”跟踪测控任务的远望7号船,又急速奔赴下一个测量点。

张开宽大的太阳帆板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如同一只雄鹰,朝着远望5号船上空飞来。

北京时间8时5分,远望5号船。

测控机房内,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主操作手王新荣。

“长江五号发现目标!”“长江五号双捕完成!”刹那间,船上的测控通信设备与飞船建立了桥梁。

“长江五号跟踪正常,遥外测信号正常!”

……

一场梦想与现实的接力赛,一场波澜壮阔的海天接力赛仍在继续。(陈国玲 杨林海 记者 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