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开关,一台小小的“火星探测车”就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沿着蜿蜒的“探测轨道”,在“火星大峡谷”上穿越爬升,抓取“矿石”,还要完成测算“矿洞”周长面积、数出“沟壑”条数等“探测”任务。

“呀!”随着一声惊呼,一台小车偏离了既定轨道,从坡顶栽了下去。“没关系,比赛中失败很正常,等我们回去调试一下程序再来!”四年级小学生付泽玮抱着他的作品告诉记者。

10月15日,中关村创业大街的硬派创业空间,来自北京市各中小学的17支参赛队伍在这里聚集,一场“K12少年创客马拉松”正在进行激烈角逐。

活动承办方之一少年创学院创始人张路告诉记者,作为2016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的一项重要活动,今年的比赛以“火星探索”为主题,以国家火星探测计划为原型,要求小创客们通过自主设计“火星登陆”机器人,完成“火星勘测”和“火星大峡谷”两大任务关卡。

“创办这些比赛的意义,在于让创客教育深入青少年,把创新的种子在广大青少年中播散开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个乔布斯、埃隆·马斯克会在他们中诞生。”长期致力于青少年创客教育、STEAM教育的圈内“领军人物”、北京市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吴俊杰对记者说。

随着创客教育在社会上的认同感不断加深,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创客比赛,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双榆树中心小学一名带孩子来参赛的学生家长虞恩益向记者反映:“有些比赛根本没有设置让孩子动手参与制作的过程,只有展示环节,我们甚至不能确定那些作品是孩子亲自动手做的,好像就是为了比赛而比赛,为了给孩子颁奖而颁奖。”

不仅如此,现在还出现了一些为了推销课程、售卖材料而举办的比赛,“只要听了他们的课、用了他们的材料,就能拿高分得奖,商业味儿太浓了。”带队来参赛的人大附中实验小学科学教育教师田迎春告诉记者,“正因为创客教育这个领域变得很热,也就随之出现了一些泡沫,我们相信,时间会去伪存真,最终留下的会是真正为了推动创客教育,为孩子未来着想的人。”

针对目前这些形形色色的创客比赛,张路也谈道:“我们设计比赛的核心理念就是‘去功利化’和‘公益性’,既不是以帮助参赛学生升学加分为目的,也不强制参赛选手购买材料和课程,而是注重让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这次比赛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更注重实用性和开放性。”比赛裁判员、少年创学院机器人实验室教师飞飞告诉记者,开放器材、不限形式,但需要小创客们在一整天的时间里,在现场调试程序、改进作品,解决比赛设定的任务。

“设计比赛时,我们之所以设置了火星探索的场景,并且在设计题目的时候,有意加入了一些与人工智能算法相关的题目设计,就是要让创客比赛不仅仅局限于一场比赛,而是要与解决科学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当前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结合起来,让创客教育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张路说,“毕竟,创客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启发孩子通过‘动手做’的过程,去锻炼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未来,不管他们选择从事哪一领域、哪一方向的工作,这种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张路的想法,也是国内一批致力于创客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圈内人士的共同看法。“创客教育应当是一种教育工具,它的目的最终是通过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北京市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小学创客教育执委会秘书长郑剑春说,“同样,创客教育绝不应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的教学内容要与各学科相结合,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地理……在各学科研究中,也可以以此为工具进行创新活动。因此,创客教育可以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学科,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点。”(记者 陈莹)

推动青少年创客教育 我们还能“+”点什么?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