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楼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

施工现场配备“放样机器人”,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未来北京市级行政机关将迁入通州城市副中心。那么目前承接这些机关的行政办公楼建设如何了?要建成什么样?建设中又有哪些特点?

昨天,北京晨报记者跟随承建方探访了正在建设中的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记者了解到,北京四套班子办公楼及部分委办局办公楼位于地铁6号线郝家府与东夏园站之间,分布在运河东大街南北两侧。今年年底前,办公楼将“出地面”,明年初,办公楼主体结构将完工。

■建设进展

明年初办公楼主体结构完工

在办公楼施工现场,满眼望去,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施工,高耸入云的塔吊也都在作业中。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工期顺利进行,施工现场24小时作业,工人执行两班轮换。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每个施工工地参与施工的工人都达上千名,最多的施工工地现场高峰期可达4500人。

正在建设的办公楼分布在地铁6号线郝家府与东夏园站之间,分别位于运河东大街南北两侧。运河东大街南侧是市委办公楼、市人大、市政协办公楼。运河东大街北侧是市委办公楼和委办局办公楼。

据介绍,目前几项工程施工进展大体一致,都在进行地下楼体的建设,进度较快的市政府办公楼地下二层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地下一层以及地上夹层的铺设,进度稍慢的工程也在对地下一层进行建设。几个项目都将在本月底和下月底“出地面”,计划明年2月底前,主体结构全部完工,明年底,一些工程要完成装修。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行政办公区建设位置毗邻大运河,地下文物众多,为此,施工方与文物部门联合,每隔1.5米到2米间距就进行文物勘查,将所发现的文物进行转移保护后方进行施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

■技术亮点

加装“止水帷幕”保地铁安全

一些楼体的建设由于离地铁6号线较近,项目加装了“止水帷幕”,以保证地铁安全运行。所谓“止水帷幕”,简单说就是砌成约30米高的水泥墙来挡水,形成一道安全屏障,同时设水位观测点等,每天进行数据收集,以保证临近地铁等安全运行。

相关负责人介绍,施工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比如在基础抗拨桩混凝土中掺加了新型阻锈剂,此举有效降低了因地下水、土壤分子对钢筋的腐蚀,提高了耐久性。

此外,施工方采用了BIM技术,这是一种模拟施工的方式,可以通过该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减少返工。

国内首创手机端查询钢筋质量

在施工现场,记者见到成捆的钢筋上有“一红一白”两个标签,红色标签印有“重点工程专供”,白色标签印有产品名称、规格以及二维码等。

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副中心建筑钢材的供应及质量,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与河钢集团签订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机关办公区工程建筑钢材采购框架协议》。河钢集团在其电子质保书查询系统上,专门为副中心工程开通了“质保书查询校验”平台。

为了进场验收时更准确、便捷校验产品真伪,还开发了手机微信端扫描查询查验功能,通过扫描货物标牌条形码验证质保信息。这也使得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成为国内首个通过手机端,实现钢筋标牌及质保书信息查询验证的项目。

塔吊配备“黑匣子”实时控制

为了强化施工安全保障,施工现场的每台塔吊都安装了防碰撞监视设备,配备了塔吊“黑匣子”,对塔吊操作进行实时控制。

施工现场还安置了360度无死角的监控系统,以及多个视频检测机器人,可随时掌握现场安全、质量、进度情况。相关负责人解释,比如对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并将视频进行存储,及时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控制改正,保证现场施工质量。

施工现场还配备了“放样机器人”,这是一种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的高科技设备,有了它,传统方式需要20个工人完成的工作,如今1个工人就可以完成。

两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正选址

在施工现场,随处可见除尘降霾设备、移动式降霾车等,还有PM2.5监测设备,空气温度、噪音、PM2.5数值等都会一一呈现。现场则会根据空气监测数值,对工地进行实时降尘喷雾,确保工地现场绿色施工。

在节能环保方面,现场安装太阳能路灯,根据实际光线实现按时自动开灯熄灯控制,比传统路灯节约了每年的用电量。

此外,记者获悉,在城市副中心还将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将规划建设两栋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目前正在选址。据了解,所谓“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建筑之一。与普通建筑相比,被动式低能耗房屋几乎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隔热性能更强。它主要通过高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和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实行被动采暖和制冷,最终实现低能耗。项目建成后,建筑节能率在现行公建节能65%基础上将再节能60%。(记者 邹乐/文 蔡代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