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云博会上展出业界首个金融合架构云系统 (图片来源:梁维春/南方日报)

进入“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正颠覆着人们的生活,也正因为云计算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商家纷纷踏足云计算领域。只是,当云计算碰上“金融”这样一类客户数据宝贵、客户关联紧密的行业,如何将敲开金融机构对于云计算应用服务“紧闭的大门”,就成了众多云计算服务企业的待解之题。

1日,备受行业瞩目的2016中国手机创新周和第五届中国(惠州)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博览会(下称“云博会”),在惠州市会展中心拉开大幕。

作为每年金秋时节固定举办的一场云计算、物联网行业的盛筵,随着“云博会”的举办,短短几年时间,一些最新的“云端”、“物联”技术成果和应用解决方案通过惠州“云博会”的窗口进入金融视野,部分云计算技术应用服务商,也开始从金融机构“核心业务”以外的渠道建设部分,找到了自己生存的空间。

打开“紧闭之门”:从非核心业务应用“入手”

对于银行等金融行业来说,信息安全以及隐私的保护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尤其是数据的保存以及备份、物理隔离等都有严格限制,必须做到“完全可控”。

“这样的情况决定了金融行业不会轻易接受云计算,毕竟云计算的开放性会给人感觉有一种不安全的因素和风险。”作为国内较早从事云计算、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的企业,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宏信息”)市场总监吴亿元坦言。

由于金融行业在原有的IT投资都非常大,很多大型金融机构都建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在软件开发上的投入也十分巨大,“放弃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投资,转移到‘云’,对银行来说有点难!除非有新的创造!”吴亿元说。

这样的“新创造”,便是云宏信息在本次惠州“云博会”上展示的“银银平台”。

“这是我们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兴业银行搭建的全新服务平台,之所以能够成功拿下订单,瞄准的正是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吴亿元透露,同业业务是兴业银行的一项业务重点,但过去并未搭建完善的数据服务平台,业务流程也相对传统、滞后。

找准了机会,云宏信息主动向兴业银行递上了“云服务”方案,并最终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面向广大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银银合作服务品牌“银银平台”。

有了“银银平台”,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也走上了“云端”:以各类中小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为主要服务对象,云宏信息将兴业银行传统IT架构融合私有云,搭建起了云服务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精简管理,及时响应中小银行的同业业务需求。

如今,云宏信息搭建的“银银平台”已从最初业务为代理中小金融机构支付结算,到目前发展为涵盖科技管理输出、财富管理、支付结算等内容的完整金融服务解决方案,“银银平台”签约合作银行也超过了600家。

没有直接“占领”金融机构的整个业务板块,而是从非核心业务应用“入手”,在做着类似尝试的还有招商银行的“云服务商”——青云(QingCloud)。

招商银行选择“青云”为其构建完整统一的开发测试云计算平台,实现人员、设备和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青云”方面向记者透露,项目是为客户做私有云项目,提供的是软件平台,但数据中心仍是招行自有的。

整合信息资源:行业巨头走“征信共享”路

可以说,云计算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正在改变着社会信用体系,形成新的金融生态。

除了从非核心业务应用“入手”,打开银行“紧闭之门”,一些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也开始尝试着通过信用信息的资源整合,实现与金融机构的“云合作”。

“企业借助其供应链、销售链和其他价值联系在信息共享的情况下,可以形成新的信用共同体,从而衍生出金融体系的支付清算和资金融通的功能,引起金融体系的重构。”在第五届惠州“云博会”上,“阿里云”事业群广州区域专员何海东向记者介绍了阿里金融云服务的独特之处。

何海东透露,自2013年底“阿里云”正式对外提供金融云服务以来,已有超过100多家的证券公司、数十家银行与保险机构以及超过800家众筹担保机构在使用“阿里云”的金融云服务。

与其他提供“云金融”服务的机构类似,阿里金融云服务也是为金融行业量身定制的云计算服务,帮助金融客户实现从传统IT向云计算转型,但“阿里云”的核心则在于“信息资源共享”。

“我们为客户实现与支付宝、淘宝、天猫的直接对接,在信息互通的前提下,助力金融客户业务创新,从而提升竞争力。”何海东说,阿里平台形成的海量大数据,可以成为金融机构的征信有效数据支撑,这也是“阿里云”的一大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阿里金融云的业务正以每年约10倍的速度在增长,其中,作为国内第一个搭建在“云”上的保险公司,众安保险的核心业务系统就全部运行在了阿里金融云上。

很显然,“阿里云”等IT行业巨头凭借在自身领域内的数据积累,找到了另一把打开金融机构对于云计算服务“大门”的钥匙。(记者 张昕)

云计算如何敲开金融应用大门?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