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作为传统中成药,其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承,享有“补血圣品”之美誉,一直被国人青睐。但“老古董”在近年来却遭遇了“新问题”,掺杂使假现象让这一产业发展蒙上了阴影。

原材料价格暴涨:阿胶掺杂使假现象屡屡爆出

目前,我国市场上每年出现的阿胶产品达5000吨之多。“按照每年能正常出栏120万头驴,即使把进口驴皮也算上,年可生产阿胶的产量顶多也就3000来吨。”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就意味着市场上销售的有四成不是纯正的阿胶。

国家畜牧统计年鉴显示,我国驴存栏量目前仅600万头,并以每年约30万头的数量持续下降。由于生产阿胶的原材料必须是驴皮,随着养殖驴的数量日益减少,致使驴皮价格一路暴涨。记者日前在山东东阿国胶堂阿胶药业有限公司采访了解到,一张驴皮的价格已达2600—4000元。“随着阿胶市场需求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驴皮价格还有继续攀升的势头。”该公司总经理董书光说。

受利益的驱使,一些不法商家使用劣质皮料,或是用马、骡、牛皮等其它动物皮冒充驴皮销售给企业,有些企业甚至用制造皮鞋的下脚料炼制作为原料制造假冒伪劣阿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为了牟利,竟然有不法商贩会把驴的耳朵缝在马皮上充当驴皮销售。使用驴皮和不使用驴皮生产出的‘阿胶’成本差异达到10倍以上,这些都考验着经营者的道德与自律意识。”董书光告诉记者。

现实的尴尬:辨别真伪技术跟不上造假步伐

长期以来,作为中华医药瑰宝的阿胶缺乏科学的鉴定方法。

“用看和闻的传统方法很难区分成品阿胶的真假。原材料驴皮也是如此,如驴骡、马骡的原料皮,在感官上和驴皮难以区别。即使行家也只能通过观察整张皮的外观来鉴别。”山东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测序中心主任步迅说。

步迅告诉记者:“阿胶只能采用驴皮熬制,才有补血滋阴润燥之功效。其它动物皮当然也能熬胶,但功效各不相同,如用牛皮熬出的胶为黄明胶,其功效不如阿胶,用马皮熬制的‘阿胶’,其作用恰恰相反,不但不能补血,如孕妇食用,极有可能导致流产。”

在步迅看来,市场导致驴皮作假的原因无外乎三点:首先是原料不足;其次是原料鉴定难;再者产品鉴定难,掺假阿胶产品繁多,药典方法滞后,跟不上造假技术。这给不法商贩利用各种手段混淆驴皮留下了空间。

危机意识:阿胶DNA全检能否成为行业护身符?

山东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测序中心依托DNA测序、动物源性分子鉴定和动物疾病疫病快速检测等技术,在确保阿胶传统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同时,将分子鉴定技术成功地应用到传统的阿胶生产工艺中。2015年10月,该中心与东阿国胶堂阿胶药业联合在国内建立了首个“胶类中药源性DNA分子鉴定实验室”和阿胶原料及阿胶产品系列DNA源性鉴定体系,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利用DNA技术全程检测原料真伪,为阿胶生产从源头的质量把控到产品的质量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DNA查询系统,输入‘产品批号’,可查询到成品对应的山东省农科院测序中心‘DNA检验报告’,产品是否由纯驴皮熬制而成,消费者可一目了然。”步迅介绍说,“此举也让阿胶质量监管由过去的企业和政府监管,变革为第三方鉴定,使消费者的相关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作为一个从事阿胶行业研究及管理已20多年老阿胶人,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更加关注行业的现状及未来。”董书光告诉记者,让他最为忧虑的是,消费者已经对阿胶品类产生极大的信任危机,阿胶行业如何避免出现三鹿奶粉那样的灭顶之灾?行业内必须把解决阿胶真假问题作为当务之急。

董书光说:“在目前原料掺假手段多样,传统的鉴别方法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在鉴别技术上和生产环节控制上进行创新,这是高品质阿胶生产和阿胶企业经营的必由之路。”

“阿胶信任危机首先是真假的危机,而DNA全检为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保障。”董书光认为,在阿胶行业使用DNA全检技术并大胆推向社会,这本身就是一种产品质量的革命性创新。“该技术等于在药典标准之外增加了保障及识别阿胶纯真的方法,不仅为阿胶企业筑起了‘防火墙’,也为消费者吃上放心的高品质阿胶提供了‘显微镜’。”(记者 魏东)

都想买到好阿胶,DNA检测能否保障阿胶品质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