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聚焦张江、互联开放、科创未来”暨第二届张江论坛上,来自政府、科研机构、工业园区等的400余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如何为航天技术的军民融合搭建技术、资本、市场和人才合作交流平台进行了交流。

60年发展历程,中国航天创造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同时航天技术不断向国民经济领域延伸转化,衍生出了卫星应用、新材料、新能源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产品。在新的时期,加速以航天等军事技术转化应用正成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军民技术双向转移爆发“效益合力”

当前,中国制造业全面升级迫在眉睫。一直领先于民用技术的军事技术正适合作为技术支撑推动产业升级。

以北斗系统的产业化为例。2014年,西虹桥北斗产业基地在上海青浦正式运营,成为国内第一家以位置服务创新应用为核心的导航产业园。近三年来,园区集聚了上海导航领域十余家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超额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长三角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工程”的建设任务,已建立重点车辆监控、大众位置服务、智能公交和航运、高精度服务等六大系统,建成了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重点实验室、北斗产品检测认证中心、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三大产业支撑平台。北斗系统的产业化,到2020年至少能带来4000亿到5000亿的经济社会效益,这正是军民融合产生的强大“效益合力”。

与此同时,军民融合不只是军用技术的单方面输出,也是军民技术的双向动态转移。让国家战略研究院创新服务中心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顾建一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九三阅兵”排练时,飞机飞过天安门需要保证时间一致,这对仪表的精密度有很高的要求,但就当时的军队技术还无法做到。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了社会力量,使用了浙江一家民企的技术,最终飞机飞过天安门时分秒不差。

互联网+平台精准对接航天科技

“中国航天技术已步入商用时代,商业航天将与军事航天、民用航天共同构成航天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经营投资与产业发展部部长彭涛认为,商业航天技术的性价比优势进一步显现,将对航天军民融合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产生变革性影响。

近10年来,技术交易年均增长率在15%以上,正形成一个万亿级水平的潜在市场。但传统技术服务平台多为技术推销型平台,已渐渐无法适应于时代,同时也催生着飞天众智中国制造科技服务平台等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一代在线技术服务撮合平台的诞生。

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飞天众智平台,能够运用航天本身的内部资源,通过线上导流、线下推进的O2O运营模式,展现互联网+科技服务平台创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以开放式创新和共享经济模式为航天技术的军民融合提供了自由生长的土壤。

“做科技服务很容易变得高大上,落不了地。”飞天众智平台总裁李晓涛感慨。作为国内首个以需求为导向的制造业科技服务平台,飞天众智平台通过将中小企业五花八门的需求分类,设立标签系统,实现精准对接,让科技服务成功落地。自2015年上线以来,累计总注册用户近6万,围绕江浙沪等地设立70余家园区协同创新中心,对接企业上千家。

当“航天+”遇见“互联网+”,一个新的产业格局正在被打开。(刘禹 记者 王春)

军转民,航天技术咋样助力地方经济?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