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3.5%、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3%左右,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力争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1月14日开幕,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是首都发展的新引擎。

2016年,北京实施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牵头建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支持张承生态功能区建设,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新增10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完成林业建设任务19.7万亩。曹妃甸示范区北京项目开工35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起步区开工建设,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入驻的北京企业和机构达到45家,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构建。落实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出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打造了一批跨区域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在关于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篇章中,蔡奇表示,坚持以“三大科学城”建设为主平台,以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为主力军,以重大科研项目和科学工程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全力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在京布局,积极配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京实施并争取承担更多重大科技任务,主动对接国家科技创新面向2030年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超前布局脑科学、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石墨烯和第三代半导体等基础前沿研究,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打造世界知名科学中心。进一步拓展和优化中关村科学城发展空间,积极承接国家实验室、“两机”专项等重大项目,在前沿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双创平台建设和环境服务提升等方面实施一批项目,发挥中关村科学城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全面落实怀柔科学城发展规划,细化完善各专项规划,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等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材料基因组研究等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推进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项前期工作。实施未来科技城行动计划,持续引进“千人计划”等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建设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等,提升科技城发展活力。(记者 刘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