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前列腺手术,可以在两三厘米见方的空间内,实现犹如绣花般的精细操作……随着手术机器人的不断发展,很多让人无法想象的手术场景正在变为现实。

作为手术机器人的尖端代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直以来广受关注。2月26日上午,国内首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际培训中心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落成。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院士对科技日报记者说:“这将更利于手术机器人在国内推广、普及以及外科手术人才的培养;并且通过科研创新,将会使手术机器人在临床深度应用及精准医疗手术上大有发展。”

看机械手如何做手术

当天上午,在长海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室内,孙颖浩院士正在实施外科机器人手术。只见他端坐在一台仪器前,两眼盯着“显微设备”,两手在操作界面上不停地操作着。而手术病人却躺在另一侧,和他根本没有正面接触。

孙颖浩院士和他的团队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实施的是一台复杂的前列腺癌微创手术。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医生只需坐在手术室一角的机器人操作平台前,戴上指环,就可同步控制机器人的手臂实施手术。

术后,孙颖浩院士说,机器手臂犹如加长加强版的人手,突破了很多人手的极限,机械手臂不仅比人手更灵活、更准确、更稳定,还有利于分离、解剖深部和狭小空间的组织和部位,犹如在雕刻和绣花一般精细,减少了对血管、神经的损伤和术中出血。而3D成像系统,则犹如一双会拐弯的千里眼,让你可以轻松看到隐藏在物体背后的东西。

年培训人数将达500人

据统计,自2006年国内引进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以来,国内累计开展了4万余例机器人手术。涵盖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妇产科、胸外科、心外科、小儿外科、甲状腺外科等科室近上百种术式。目前,国内共安装有62台机器人手术系统,每台每周手术量约5.9台。相比每天一所大型三甲医院的几百台手术而言,所占比重较小。机器人手术系统的潜力和效能没有完全发挥,多数医院的机器人都没有充分的利用。

“机器人手术是当今最先进的外科手段,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严格的认证才能开展。以前的培训要到境外或国外进行,周期长、费用高、难度大,严重制约了这一尖端技术的应用。”长海医院院长张从昕说,长海医院作为国内首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基础培训基地,启用后,将为国内外医生提供国际化的培训服务,一举改变以往只能去境外培训的不便,不仅减轻经济上的负担,同时,也消除了语言上的壁垒。预计,长海医院培训中心年培训人数将达500名以上。

一场“手术台革命”正在进行

长海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高旭教授,有超过500例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经验,对术中重建控尿解剖机制、保留勃起神经具有丰富经验和众多原创技巧。他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外科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大幅度提高了医生对于手术细节的把控性。”

据他预测,未来手术机器人可能涵盖外科所有手术,并进行专科化。专科化的手术机器人通过平台模块、配套器械,会使手术更加方便、灵活、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术后并发症。机器人的体积还会逐渐缩小,甚至可能向“微型”化发展,将来很有可能整套设备置入人体,遥控完成手术后取出。比如目前的穿刺检查,创伤更小、风险更低。

“带有超微压力传感器的器械可以让医生判断器官的柔软程度、具有显微荧光功能的目镜可以看到要切除的肿瘤边界、具有图像建模分析功能的机器人可以在即将损伤到大血管之前对医生发出警告。”肝胆胰腺外科金钢教授认为,智能将是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只是医生双手的延伸和增强,未来很可能逐步开发更加智能,成为医生双眼,甚至大脑的延伸和增强。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开发,将使更多的患者受益,让“高大上”的机器人走向大众。(记者 唐先武 通讯员 肖鑫 邱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