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的学生家长向媒体反映,自己的孩子出现流鼻血、头晕、恶心等症状,在医院检查血象后,不少项目超标。家长们怀疑孩子身体出现异常,和学校的塑胶跑道有关,已经向对学校和北京市西城区教委提出拆除跑道的要求。很可怕吧?更可怕的是上述文字只需换个学校的名称,就能概括近两年来30多起类似事件。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至今,全国各地共发生了32起“毒跑道”事件。 校园铺设塑胶跑道原本是好事,塑胶质地较软,在上面跑步能减少对膝盖关节的冲击,也不易摔伤。笔者幼年时,塑胶跑道是稀罕物,只有最好的学校才有,普通中小学都还是煤渣跑道,不小心摔一跤,那鲜血淋漓的伤口真是终生难忘。时至今日,塑胶跑道已经成了学校操场的标配,理论上生产、铺设的工艺应该更加成熟,但为什么“毒跑道”事件频发?塑胶跑道为何“有毒”?如何科学对待这类事件,防止少年儿童继续受到伤害?笔者将就这几个方面做出讨论。“毒跑道”的五大嫌疑人挥发性有机物(VOC)不是某一种物质,而是一类混合物,且成分会因为建筑材料的不同而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毒跑道”释放的VOC含有哪些成分,哪些是有害的,还需要仔细甄别。塑胶运动场地根据使用的材料和铺装结构的不同, 可分为预制型塑胶跑道( 全塑型塑胶跑道) 、复合型塑胶跑道和混合型塑胶跑道。第一种太贵,第二种质量太次,最后一种是国内最常见的塑胶跑道。 这种塑胶跑道胶面为双层结构, 防滑层及底层, 底层中含有 15%~ 25% 的废轮胎胶粒, 一般厚度为 9~ 12mm, 然后再浇铸一层 PU 等塑胶粒作为摩擦面层, 这种跑道现场浇铸, 整体性强, 适用于一般类型的运动场地, 其质量与使用寿命较全塑型塑胶跑道差, 成本适中, 性价比高。塑胶跑道都要用到聚氨酯(PU)材料和橡胶材料,其中安全隐患最大的是聚氨酯材料。聚氨酯分为TDI型与MDI型,其中TDI型聚氨酯挥发性较大,有刺鼻味道和比较大的毒性,其味道的来源主要是未反应完全的聚氨酯单体。人长期接触会出现胸闷、虚脱、打喷嚏等症状,甚至会出现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病症。MDI的毒性小于TDI,以MDI代替TDI合成的预聚体,可以有效地降低游离TDI含量。但MDI型聚氨酯最近几年才逐渐被有些厂家使用,国内大多数厂家还未完全掌握MDI的配比技术。另一类隐患较大的物质是制造、铺设塑胶跑道时用到的挥发性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等。在化学试剂毒性分类中甲苯、二甲苯均属低毒类,社会上传言其致癌性并不属实。但作为有机溶剂,它们对皮肤、粘膜仍然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如果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该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性月经异常等。劣质塑胶跑道中还可能含有重金属催干剂——铅盐,该物质能促进跑道凝固定型,但是重金属铅会造成永久性污染。儿童的皮肤与这种塑胶跑道长期接触后,铅会渗透进身体内部,造成血铅超标,也就是铅中毒。环保型塑胶跑道的催化剂,比如说铋盐,催化的效果和铅盐比,效果差,价格贵。铅盐除了对人体有害,还会毒化水体、土壤,是绝对不应该出现校园塑胶跑道中的物质。还有一类容易被普通人忽略,却被专家视为重要“嫌犯”的物质,塑化剂。塑化剂能增加劣质跑道弹性,使其弹性达到国家标准。邻苯类塑化剂最为常见,又被称为“环境雌激素”,过量使用甚至将导致男孩绝育。不过现代社会塑化剂几乎无处不在,微量塑化剂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最后提一个很可能被冤枉的跑道添加剂,重要的扩链剂、交联剂和硫化剂MOCA。1973年美国联邦安全与卫生管理局(OSHA)将MOCA列为有致癌可能性物质(手机辐射也在此类,所以看到致癌可能性不必恐慌)。但随后美国聚氨酯工业协会(PMA)和欧盟都对长期接触MOCA的工作人员展开跟踪调查,其结论是MOCA被化学键牢固地锁在塑胶材料内,不存在毒性。 稍稍做个总结,五大“嫌疑人”中,毒性较大的TDI、铅盐、塑化剂完全可以替代;挥发性有机溶剂毒性较小,且在室外很容易扩散,跑道修好通风一段时间再使用问题不大;而MOCA虽然曾经被列为致癌可能性物质,但考虑到后续调查已经证明其安全性,也不必过于担心。所以关键问题还是出在生产、施工和监管上。标准与监管——官商学三方的糊涂账制定合理的行业标准是政府和业界应负的责任,而监测VOC污染物从技术上并不复杂。但很遗憾,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关于塑胶跑道的标准和监管问题,是一笔剪不断理还乱的糊涂账。在这个问题上,去年江苏省教育厅对于“毒跑道”事件的总结说的比较到位:“一是少数建设单位降低造价;二是一些招标文件中没有具体的技术指标;三是评标专家忽视技术要求,使不良企业中标;四是塑胶跑道施工质量市场监管不健全;五是教育部门缺乏专业管理技术人员。从调查结论中可看出,塑胶跑道的招评标、建设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几乎都存在问题。”(人民日报:监管责任不清 江苏多地校园塑胶跑道曝问题)。从生产和施工角度看,并不是找不到更环保、更安全的用料,而是过低的跑道造价和竞标环节的恶性竞争导致了一些不良生产商和施工方丑态毕露。但你无法阻止市场的逐利性,这时候就需要相关国家标准来约束它。目前我国已经批准发布《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 14833-2011)和《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6部分:田径场地》(GB/T 22517.6-2011)等两项国家标准,但据业内人士介绍,对于“T”字的标准,意味着“推荐”,并非强制,与此同时,在检测上,仍旧是对跑道的有机物含量上的检测,而非对跑道空气的检测,更无法评估阳光暴晒后的跑道释放了多少毒气。这样的国家标准形同虚设。那么国际上是否有他山之石?显然是有的。ASTM F2157—02《人造表面的跑道标准(StandardSpecification for Synthetic Surfaced Running Tracks)》。该标准规定了跑道的厚度、摩擦、排水、拉伸强度等技术要求。德国标准DIN 18035 Part 6 A一1992《运动场合成地面标准,要求,检验,保养(Standard for Spots Grounds,Symhetic Surfacings,Requirements,Test,Maintenance)》规定了物理方面的和保养的要求。我国台湾标准CNS 6482《聚氨酯运动场所用铺设材料》和CNS 6483《聚氨酯运动场所用铺设材料检验法》分别规定了塑胶跑道的物理机械性能及检验方法。由于缺乏国家标准的指导,当地教育、环保、疾控等部门无法对塑胶跑道铺设后的空气质量有效监管,“毒跑道”变有机会趁虚而入。商家逐利,官家糊涂,只剩学校能保护学生了,但现实令人遗憾。塑胶跑道在施工后一般需要晾晒一两个月,如果材质较差,则需要更长时间来挥发有害气体。然而,而本应把学生的利益和安全放在头等地位的学校却常常省略了晾晒期,施工后马上开学,甚至出现边施工、边上学的情况。这也是导致“毒跑道”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多一点关注,多一点保护VOC污染并不仅仅是跑道这类室外建筑才有,事实上,结果多方努力,已有多类VOC标准出台。由于现代人在室内办公时间越来越长,室内VOC的危害曾受到非常广泛的关注,不管是环保人士、商家还是普通上班族,都就室内VOC标准给政府施加压力,终于推动了室内VOC标准的出台。类似的,不断壮大的有车一族齐心协力,也终于盼到了汽车内饰VOC标准。可见强大的社会关注是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的有效力量,而在“毒跑道”问题上,虽然相关报道不少,但总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感觉,缺乏持续的关注和整个社会的共识。受害学生家长势单力薄,往往求助无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爱孩子们的健康,杜绝校园“毒跑道”,需要全社会的合力。作者:颜磊,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研究生,《环球科学》特约译者,科学撰稿人;参考文献:《环球科学》杂志、新闻百科(微信号:newspedia)、果壳网、仪器信息网、南国早报、中科院嘉兴中科检测转载请注明来自“科普中国”。

毒跑道有5个疑似毒性成分,哪个毒性最高

图文简介

近日,多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的学生家长向媒体反映,自己的孩子出现流鼻血、头晕、恶心等症状,在医院检查血象后,不少项目超标。家长们怀疑孩子身体出现异常,和学校的塑胶跑道有关,已经向对学校和北京市西城区教委提出拆除跑道的要求。很可怕吧?更可怕的是上述文字只需换个学校的名称,就能概括近两年来3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