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1日,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它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第1个五年计划规划修建的1级铁路干线,也是中国第一条穿越沙漠的铁路。
1954年10月,包兰铁路开始动工。1958年10月交付运营,全长990千米,是华北通往西北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它横贯内蒙古、宁夏、甘肃三省区,线路基本沿着黄河两岸、乌拉山南麓、卓越山西麓、贺兰山脉西行,在三盛公、三道坎和东岗镇地区三跨黄河,中间还经过河套平原和银川平原,而且还需要在中卫和甘塘之间穿过腾格里沙漠,全线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
为了克服在沙漠中建设铁路的困难,经过反复试验,沙漠科研人员和固沙工人摸索出“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即在流沙表面用麦草、稻草扎成1米×1米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风吹起,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并在草方格上栽种沙蒿、花棒、籽蒿、柠条等沙生植物,建立起旱生植物带,营造挡沙树林。而且还建起了4级扬水站,将流经沙坡头的黄河水引导沙丘上,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几十年来,在包兰铁路中卫铁路沿线的沙丘上共铺设草障67000多亩,种植树木1亿4千多株。
另外,在铺设草障、种植树木的基础上,科研人员还在沿线建成了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 “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体系,形成了一条长55公里、宽500米的绿色长廊,有效阻止了流沙对铁路的侵害。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包兰线自通车以来,没有因沙害引起任何行车事故,被国外专家誉为“中国人创造的奇迹”。而且这一治沙工程还荣获联合国“全球500佳环境保护奖”。
包兰铁路的建成,很好的将把包头和兰州这两个新工业基地联结起来,而且还分担陇海铁路的运输任务,更好地支援了整个西北地区的建设和兰新铁路的建设,对加速沿线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发展农牧业生产,建设边疆,巩固国防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