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6日,“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取得了3000米级海试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3759米。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蛟龙号”潜水器长8.2米、宽3.0米、高3.4米,在空气中重量不超过22吨;附有7个螺旋桨,可以自主运动,潜水器外的采样篮可有效负载220公斤的装备或是样品;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最大速度为每小时25海里,巡航每小时1海里;载员3人;正常水下工作时间12小时。

早在2002年,我国就开始了“蛟龙”号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6年之后,“蛟龙”号成功问世。建成后的“蛟龙”号具有针对作业目标稳定的悬停定位能力,这为该潜水器完成高精度作业提供了可靠保障;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能力,还可以高速传输图象和语音,探测海底的小目标,而且配备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可以确保载人潜水器即使在特殊的海洋环境或海底地质条件下也能完成保压取样和潜钻取芯等复杂任务。

从2009年起,“蛟龙”号开始进行下潜试验,至2012年6月时,成功在西太平样马里亚纳海沟区域,一举拿下深潜7062米的纪录,这意味着“蛟龙”号成为了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深海载人潜水器,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了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我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已经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

从2012年结束了海上试验之后,“蛟龙”号转入了试验性应用阶段,截止到2017年6月,为期5年的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在试验性应用过程中,“蛟龙”号先后在我国南海、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区、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等7大海区下潜,还探测了包括海山、冷泉、热液、海沟等在内的典型海底区域,获得了大量的珍贵视像数据资料和高精度定位的地址及生物样品;同时也为国家的海洋勘探、环境调查等计划提供了技术和装备支撑,为“蛟龙”号由试验性应用阶段向业务化阶段转变奠定了基础。

2010年8月26日 “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取得3000米级海试成功

图文简介

2010年8月26日,“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取得了3000米级海试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3759米。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