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活,毫无苛求,只是说“习惯了就行了”;对于教课,他吹毛求疵,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够满意;对于科研,他尽心专研,特别注重实际应用。他就是中国水处理技术的先行者——顾夏声。

1918年5月6日,顾夏声院士在江苏省无锡出生。受家庭的影响,顾夏声从小就树立了“上大学读工科,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志向。1936 年他被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后改称土木工程系)录取。1948年获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卫生工程硕士学位。随后又在芝加哥水泵公司污水处理设备研制部工作了一年多,参加了美国一个大城市污水厂扩建的设计工作。这些经历使他有机会机将书本知识应用到了工程实际当中,并以实践经验充实理论知识,为以后的科研和教学准备了条件。

在顾夏声回国之后,先后在唐山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清华大学任教。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当中,他始终坚持把科学研究与培养人才结合在一起,对学生严格要求,精心培养,不但注意其知识结构的合理性、适应性,充实其基础理论知识和拓宽其知识面,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

顾夏声不仅在高等教育方面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的环境工程人才,而且在水处理的理论与工程应用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环境科学和水处理技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他出版了《废水处理与利用》和《水处理工程》两本著作。对水质、水体污染、水的预处理、消毒、微生物处理、水冷却、深度处理、水处理工程规划和设计的理论做了全面的阐述。为发展我国环境工程和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我国市政工程和环境工程界享有较高声誉的著名专家,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在长期的研究中,他还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可生化性和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将焦化废水生物处理推向一个新高度。而且发展了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理论,提出对反应器处理啤酒等废水的新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模型和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的"晶核生长"学说,由此找出了培养颗粒污泥的优化条件和关键技术。

他的科研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由他主持研究解决的高效低耗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工程设计和运行中的关键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1918年5月6日,环境工程专家夏顾声诞生

图文简介

对于生活,毫无苛求,只是说“习惯了就行了”;对于教课,他吹毛求疵,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够满意;对于科研,他尽心专研,特别注重实际应用。他就是中国水处理技术的先行者——顾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