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厚群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工结构学科水利水电工程抗震专家。他长期致力于水利水电、核电、石化等大型工程设备及室内、现场的抗震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攻坚克难,在许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国家科技工管任务中取得突破和重大成果,肩负起作为一个水利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1932年5月3日,陈厚群出生在江苏无锡,当时动荡的年代让他清楚地认识到“刻苦学好本领,为祖国的强大做点事情”。 1950年,他考入清华大学,之后在苏联留学5年并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莫斯科动力学院。1958年,强烈的爱国心激励着陈厚群早日回国,他婉拒导师的挽留,回国投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中去。

回国后,陈厚群开始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他密切结合工程实际,从1961年的广东新丰江水电站的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问题进行研究,成为水工结构学科水利水电工程抗震专家。多年的科研经历中,陈厚群与他的团队又在南湖镇、刘家峡、东江、二滩、三峡、小浪底、小湾等一系列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及核电、石化工程中的抗震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意见,在混凝土抗震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74年,陈厚群开始主持关于震害调查、动力计算及试设计等专题研究,以“实际出发,体现特色”为理念,编制了我国第一本“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他注重试验基地的建立,曾参与我国第一座大型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第一座模拟地震波的电磁式振动台的筹建等工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水工结构抗震涉及学科复杂,包括水力学、混凝土材料、地震学、地质学等,也有许多不确定的领域,陈厚群都勇于探索,实地调研,总能掌握试验、观测、震害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他创造性地研究水工结构抗震理论、应用基础、数值模拟、程序开发、试验技术等,先后负责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级重点项目及国际合作议题,取得多项开创性的突出科研成果,更收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陈厚群先后获得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水电系统和水利系统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获得十多次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甘于奉献、敢于创新,却始终怀着一颗平常心埋头于自己的本职科研工作中,这就是抗震工程专家陈厚群最大的品质。在我国抗震安全需要的问题上,他带领他的团队多年来不断追踪科学发展,在水工抗震的各个环节进行坚持不懈的研究,越上新的台阶。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1932年5月3日,我国水工结构、工程抗震专家陈厚群出生

图文简介

陈厚群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水利水电、工程抗震技术专家。他长期致力于水利水电、核电、石化等大型工程设备及室内、现场的抗震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