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广东省西南方的海岸上,出现了一道绿色的长城。它是由树木,主要是木麻黄构成的,这就是广东省西南方滨海沿岸的防护林带。而这道防护林带的重要功臣就是我国著名的林业学家朱志淞。

在青少年时期,朱志淞跟随其父母在新加坡生活、读小学,后搬到香港读中学。1929年到广州中山大学预科学习,1931年转入农学院森林系,专攻林业。1935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朱志淞曾任香港农殖训练所农场主任、广东省农林局北区林业区主任、中山大学农学院助教、副教授等职。

朱志淞主持试验与推广马尾松直播造林,为控制水土流失做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初期,广东省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巨大,水土流失严重。朱志淞根据马尾松耐瘠薄、耐干旱的特性,提出采用先锋树种马尾松直播造林绿化荒山的主张,并亲自在广州市郊等地设立试验点,开展马尾松直播造林试验,获得成功,为后来广东全省大面积推广马尾松直播造林提供了科学依据。1951年,朱志淞深入到广东德庆县马圩等地设立崩山治理试验站,并亲自负责技术指导,开展了植树造林控制水土流失的研究,为崩山造林提供了多快好省的方法。

朱志淞致力于木麻黄海岸防护林的营造。1954年,朱志淞肩负着“植树造林、防风固沙、造福人民”的重任,带领科技人员在湛江市南三岛等地设立试验点,开展沿海防护林的营造技术的研究。他们开始采用桉树、木麻黄、台湾相思等几个树种作对比试验。从中发现了木麻黄最耐盐碱,能经受一定时间的干旱,而且有丰富的根瘤,生长迅速。这些特性使之成为滨海沙荒地营造防护林最理想的树种。试种木麻黄林带的成功经验,通过广为宣传,很快推广到湛江全区及粤东、海南岛等地。“木麻黄海防林带的营造技术”这项科研成果,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并引起世界各国林学家的关注。

朱志淞通过引种驯化,推广了多种优良速生用材树种。为了扩大树种资源,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从1960年开始,朱志淞亲自组建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林木引种课题组和建设引种温室,开展国内外优良速生用材树种的引种驯化试验。他遵循引种驯化――建试验林――生产上推广的技术路线,通过多年来的引种驯化试验和分析研究,初步筛选出一批材质好、生长快、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国内外树种和本省的乡土树种,进行适生范围试验和栽培技术的研究,最后从近百种引种树种中筛选出多种树种,在全省适应地区推广。   朱志淞创建了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林科所的前身是一个造林站,1956年改为广东省林业试验场。1959年2月广东省林业厅派朱志淞负责主持在此筹建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当时,只能开展林木育种、栽培技术等几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建所以来,朱志淞一直担任副所长、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顾问的职务。经过他精心地设计,辛勤地耕耘,如今该所已发展成为广东全省林业科学研究、测试和情报的中心。

1989年4月20日,朱志淞由于积劳成疾在广州逝世。他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在生活上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1989年4月20日,我国著名的林业专家朱志淞逝世

图文简介

上世纪50年代,广东省西南方的海岸上,出现了一道绿色的长城。它是由树木,主要是木麻黄构成的,这就是广东省西南方滨海沿岸的防护林带。而这道防护林带的重要功臣就是我国著名的林业学家朱志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