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学科带头人,用前沿的眼光开拓科研视野;他是辛勤的园丁,为科研事业培养一批批后继来者;他是文化传播者,用一本本书籍,承载灌输新一代精神的食粮。他是我国著名的热能动力工程学家,一个行走在学科前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俊。

1919年3月5日,陈学俊出生在安徽省滁县乌衣镇。父亲幼年逃荒到这,母亲是不识字的农民,他的家境并不宽裕。1935年,毕业于南京安徽中学的陈学俊考取了安徽省清贫贷金,考进了南京中央大学机械系。当时学习条件的艰苦和战争的惨痛景象,给陈学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立志工程救国。

1944年,陈学俊在美国普渡大学攻读机械工程硕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后,他主动放弃了美国的高薪和舒适的生活,选择了工程建国的道路,于1947年回到祖国。

陈学俊长期从事热能动力工程方面的科研工作,是我国锅炉专业、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1941年,他在中国工程师学会年会上宣读了我国锅炉制造工艺研究的第一篇论文。后来,他又创办了热能动力学术刊物《热工专刊》,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燃气轮机》专著。50年代起,他在国内最早开展应用基础学科——两相流与传热的理论研究,是国内这门新学科分支的奠基人。

陈学俊在国际国内学术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曾经应邀到瑞士洛桑高等工业大学、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爱阿华州立大学、迈阿密等大学多次讲学。他还是美国《国际多相流》《国际能源、环境、经济》杂志和意大利《国际热科学与技术》杂志的高级顾问编委。

陈学俊在教学中重视思想教育,时刻不忘教书育人,他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应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在陈学俊的教导下,有数十名博士生、研究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德才皆备的工作者。

“爱国爱人民,努力学习不停步;为社会服务,科技创新攀高峰。”这是陈学俊的人生目标,也是他的做人要求;这是他的爱国热情,也是他的“工程强国梦”。在热能动力工程研究上,他用他“春蚕献丝”的执着信念,一心扑在事业上,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1919年3月5日,热能动力工程学家陈学俊出生

图文简介

他是学科带头人,用前沿的眼光开拓科研视野;他是文化传播者,用一本本书籍,承载灌输新一代精神的食粮。他是我国著名的热能动力工程学家,一个行走在学科前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