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基因魔剪”之称的CRISPR-Cas9(以下简写为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席卷全球,短短几年内迅速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催生了多篇文章的发表和多家公司成立。但俗话说,“人红是非多”,这一技术专利究竟“花落谁家”,有关争议一直未曾停歇。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15日裁定,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专利,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发现并不“冲突”,博德研究所可以保留其CRISPR的专利权。
裁决一出,这场天价专利争夺战目前以博德研究所的胜利结束,不过也激起一些涟漪。
缘 起
CRISPR是在大多数细菌和古细菌中发现的一种天然免疫系统,可用来对抗入侵的病毒及外源DNA(脱氧核糖核酸)。2012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詹妮弗·杜德娜与法国微生物学家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在《科学》杂志上率先报道称,CRISPR能在试管中精确切割DNA;接下来,科学家需要证明这种充满魔法的编辑工具能否运用到人类细胞的基因组上。2013年2月,博德研究所张峰领导的科研团队在《科学》杂志刊文称,他们将这一方法用在了真核细胞上——包括利用小鼠和人类细胞进行了试验。
至此,科学家们开始意识到CRISPR的重要性。2012年5月,伯克利分校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提交了与CRISPR相关的专利申请;同年12月12日,博德研究所也提交了有关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申请。
由于诸多原因,2014年4月15日,博德研究所获得了关于CRISPR的第一个专利授权。专利权限包括在真核细胞或任何有细胞核的物种中使用CRISPR,这意味着博德研究所拥有在老鼠、猪和人身上使用CRISPR的权利。
争 夺
CRISPR系统具有搜索和替换DNA的双重功能,可以通过替换碱基,轻松改变DNA的功能,因此被认为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基因工程技术之一。
科学家们也已证实,利用CRISPR可以治疗小鼠的肌肉萎缩、罕见肝脏疾病;去年11月,中国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身上试用CRISPR治疗肺癌;还有一些研究显示,CRISPR技术可用来治疗艾滋病,拯救濒危物种等。
鉴于这一技术的意义重大,利润丰厚,双方对其专利权的归属展开了争夺。
争夺的核心是,谁应该获得在植物与动物中使用CRISPR的专利权。伯克利分校认为,博德研究所只是杜德娜论文诸多跟进者之一,将CRISPR运用到老鼠和人类细胞上只需要常规技术;但博德研究所的理由是:杜德娜只是预测CRISPR会在人类细胞上有效,并没有指出如何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老鼠或人体细胞等真核细胞,是他们最先将CRISPR运用到人类细胞中的。
2016年起,伯克利分校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提请宣判“专利冲突”,但在2月15日的裁决中,法官们断定,在博德研究所之前,没有研究人员能够绝对确认CRISPR能用于真核细胞,博德研究所的发明并非简单扩展。因此他们裁定,博德研究所可以保留其专利。
从博德研究所获得专利许可权的生物技术初创企业爱迪塔斯医药公司首席执行官卡特琳·博斯利在声明中说:“这个重要的决定证实了博得研究所研究工作的创造性。”该公司股价在裁决出来后一路飙升。
来自英国约克的专利律师凯瑟琳·库姆斯表示:“我认为这个裁决很公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现了CRISPR基因编辑中的关键步骤,但让这一系统在真核细胞中起作用是额外的创造性步骤。”
涟 漪
尽管裁决已出,但法律挑战可能仍然存在。加州大学的官员表示,他们将继续自己的专利申请,这项专利将覆盖所有细胞——包括真核细胞和其他细胞,而博德研究所的专利只针对真核细胞。正如杜德娜所说的:“他们(博德研究所)只为绿色网球申请了专利,而我们将为所有网球申请专利。”迄今为止,美国专利和商标局已经授予了50项与CRISPR有关的专利,博德研究所拥有15项。
在新闻发布会上,加州大学的律师林恩·帕萨浩说,目前他们还未决定是否就这一裁决上诉。而芝加哥一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凯文·努南则认为,这两个团队最终可能会达成和解。
努南也指出,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决定让很多想要在真核细胞中使用CRISPR的公司骑虎难下,他们不知道是否需要从双方获得许可,如果真是如此,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商业化的成本可能会增加很多。而杜德娜则表示,专利纷争并不会遏制科学研究,因为从事这项技术研发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试图将其商业化的公司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