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手机、汽车、家具……这些商品背后的“代价”其实远远超过价格标签上的数字。利用大数据分析得出的最新研究显示,人类消费行为及其背后的全球供应链正在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人员甚至已绘制出反映物种受威胁热点区域的“世界地图”。

早前研究已发现,人类消费及商品供应链与全球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密切相关,这类威胁至少有三分之一可归因于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商品生产环节。

在此基础上,挪威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丹尼尔·莫兰和日本信州大学讲师金本圭一郎利用大数据分析,绘制出一组全球物种受威胁地图。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生态学和进化论》期刊上。

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联盟列举的6803种易危、濒危、严重濒危的陆地和海洋物种,并计算出由于具体哪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以及哪些消费类别,而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哪些物种造成何种程度的威胁。

以消费大国美国为例,其对全球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所带来的物种威胁几乎遍及全球。其中,东南亚几乎是全球海洋物种受威胁最严重的地区,威胁主要来自渔业、污染、海产养殖。此外,沿哥斯达黎加和尼加拉瓜的加勒比海岸,以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附近的奥里诺科河口海域等,海洋物种也深受美国消费带来的威胁。

陆地物种方面,美国消费威胁遍及东南亚、马达加斯加、南欧、非洲萨赫勒地区、墨西哥南部的东西海岸、整个中美洲、中亚,以及加拿大南部。

研究还发现,消费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足迹”还有趋于集中的特点。仍以美国为例,其消费带来的对陆地物种的威胁有23.6%集中在5%受影响最大的陆地区域;而5%受影响最大的海域则涵盖了60.7%受威胁的海洋物种栖息地。

莫兰表示,将人类消费和环境遭受的影响联系起来,能帮助各国政府、公司及个人更好地了解这些影响,并制定应对措施。

“一旦将破坏环境和某个供应链挂上钩,那这条供应链上的所有人(不光是生产者,也包括消费者)就能参与进来,共同清理、清洁这条供应链,”莫兰说。

 

 

大数据显示人类消费行为威胁物种多样性

图文简介

手机、汽车、家具……这些商品背后的“代价”其实远远超过价格标签上的数字。陆地物种方面,美国消费威胁遍及东南亚、马达加斯加、南欧、非洲萨赫勒地区、墨西哥南部的东西海岸、整个中美洲、中亚,以及加拿大南部。